蔡长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简介1、其人蔡长林,台湾澎湖人,1968年出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9年3月迄今)。2、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学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春秋学。

二、任职经历1、任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2009年3月迄今)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副教授(2009年8月)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02年8月-2009年7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2002年8月-2009年2月)

輔英技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2002年2-7月)

輔英技術大學專任講師(1996年8月-2000年6月)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1995年8月-1996年7月)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1995年8月-1996年7月)

國文天地主編(1995年3-6月)2、学历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2000年)

三、获奖以及研究著作目录1、获奖台湾國科會年輕績優具潛力學者補助(2008年-2011年)2、研究著作目录學位論文

1. 蔡長林。1994年。《崔適的經學思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蔡長林。2000年。《常州莊氏學術新論》。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期刊論文

1. 蔡長林。1993年1月。〈從對時文的態度試析袁宏道的文學批評理念〉。《道南文學》。12期。頁291-319。

2. 蔡長林。1993年12月。〈崔適論穀梁氏亦古文學的探討〉。《書目季刊》。27卷3期。頁3-17。

3. 蔡長林。1994年4月。〈本意尊聖、乃至疑偽──評介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國文天地》。107期。頁80-85。

4. 蔡長林。1994年4月。〈清代經今文學發展的兩條路向〉。《經學研究論叢》。第1輯。頁227-255。

5. 蔡長林。1996年5月。〈從啟蒙思想看梁啟超的小說理論及其侷限〉。《中國文學研究》。第10期。頁135-150。

6. 蔡長林。1999年12月。〈評介艾爾曼《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國際漢學論叢》。第1輯。頁19-45。

7. 蔡長林。2002年9月。〈論常州學派研究的新方向〉。《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頁。

8. 蔡長林。2002年9月。〈劉逢祿春秋學初探――從春秋論談起〉。《中國哲學》。(尚未出刊)。

學術會議論文

1. 蔡長林。1993年4月。〈崔適論穀梁氏亦古文學的探討〉。政治大學中文所第二屆所友學術研討會。台北巿:國立政治大學。

2. 蔡長林。1996年3月。〈從啟蒙思想看梁啟超的小說理論及其侷限〉。台大中文所第二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北巿:國立臺灣大學。

3. 蔡長林。2002年7月。〈常州學者莊綬甲〉。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常州學者的經學研究」第一次研討會。台北巿:中央研究院。

四、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1. 蔡長林。1997年6月。〈論姚際恆的學術風格〉。《姚際恆研究論集》﹙中國文哲研究專刊11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頁207-235。台北巿: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五、專書

1. 蔡長林。2002年。《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328面。台北巿:聖環圖書公司。

六、主編、編輯及其他著作方式之專書(論文集)

1. 蔡長林。1995年6月。《中國文學研究》第九期。214面。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七、學術書評

1. 蔡長林。1994年4月。〈本意尊聖、乃至疑偽──評介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國文天地》。107期。頁80-85。

2. 蔡長林。1999年12月。〈評介艾爾曼《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國際漢學論叢》。第1輯。頁19-4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