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种矿物浸出工艺。系用浸出剂渗浸置于浸出池(槽)中经过破碎的矿石,使其中有价组分转入溶液的过程。

浸出池(槽)有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用木板、混凝土、砖、石块或低碳钢等材料构筑。底部装有假底,假底离池底100~200mm,池底向浸液出口方向有O.3%的坡度。如果所使用的浸出剂有腐蚀性,浸出池的底及四壁应有相应的防腐蚀层。池的横截面积依生产规模而异,底面积宽时,池底可筑成多坡倾斜式。池高约1~2m,每池可浸出15~100t矿石。大型浸出池的边长可达17m,高3m,每池可浸1000t以上的矿石。高度大于1.5m的浸出池设有池门或用抓斗卸料。操作时先在池底放置方木,其上铺以竹笪、芦苇杆等,再在其上铺以帆布、麻袋布或苇席之类的织物构成假底,以支承矿粒层和过滤浸出液。可由人工或机械装料,装料时应防止粒度偏析。将浸出剂加入池中浸泡数小时后再放出浸出液,使浸出剂从上至下渗滤通过矿粒层。渗浸完后以清水洗涤,洗水用于配制新的浸出剂,浸出渣可用人工或挖掘斗卸料。一般采用多个渗浸池同时浸出,以保持浸液中有用组分含量的稳定。浸出硫化矿和金矿时常采用休闲与翻晒矿的方法,以加速硫化矿和金的氧化浸出并破坏铁盐等沉淀物,提高有用组分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