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央主流财经媒体。已出版个人专著《影视专业全攻略》(20万字),在《作家文摘》、《中国经济周刊》、《新闻记者》、《青年记者》、《大众文艺》、《青年文艺》、《齐鲁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评论、论文、通讯等文章近百篇。
目录
简介郭存举现状个人成就工作获奖荣誉新华社专访:大学生老板
简介郭存举性别:男
职业:传媒记者
祖籍:山东济宁
学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状现在供职于中央主流媒体,曾接受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等媒体采访。
个人成就工作2006年—2008年,组织团队策划、出版、发行大型校园直投报纸《齐鲁校园》,发行量曾一度超过十万份,负责总策划、体娱版责任编辑。
2010年,到南方日报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国内报业集团调研我国报业集团全媒体模式,参与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七届)年会。
经济类深度报道《刷卡消费,安全隐患知多少》、《乐视网上市的本钱》、《中瑞自贸区不会威胁中国经济——专访瑞士驻华大使顾博礼》、《龙乐豪:中国人奔月要靠大火箭》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获奖荣誉2008年7月,评论《后现代的阵阵隐痛》获得“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征文活动”评论组一等奖。
2009年4月,论文《数字化语境下新媒体的崛起及对人的异化》获得《大众文艺》杂志社年度征文二等奖。
2010年5月,获得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委员会“优秀通讯员”称号。
2010年7月,论文《北京报业零售现状调查报告》入选《青年记者》杂志封面文章。
2010年10月,戏剧小品《快乐的擦鞋摊》获得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二等奖。(全国戏剧文化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级大奖,是文化部八大保留项目之一,是华语戏剧文化的最高奖)。
曾担任《山东艺院报》新闻部主任,先后荣获山东艺苑传媒学校、山东北辰博艺学校“金牌讲师”称号。
新华社专访:大学生老板郭存举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当他还在读本科时,就发挥艺术文化类的专业特长,自主策划了一个艺术类院校的考前辅导学校。 创业初期的各种遭遇,令郭存举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我很年轻,创业初期遭遇冷嘲热讽是难免的。”他说,在校创业,是一心想减轻家中父母的负担,后来就下定决心,不走回头路,一直坚持到现在,“整个过程特别能磨炼人的毅力”。
在最近的硕士生毕业应聘中,郭存举也使出了当年创业时的那股锲而不舍的劲儿。在一次次投出简历后,有多家用人单位给予他及时反馈。郭存举说,其实自己和其他同学没有很大的不同,可能因为创业较早,在招聘市场上,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耐性和毅力。
教授王振华点评:在校创业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不能成为每个人毕业求职的“捷径”。但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或多或少磨炼了年轻人的心性。在校学生不妨多参与一些有关“模拟创业”或“创业策划”的课程及活动,从中学习如何面对职场上的各种挫折。最终踏上社会时,无论是应聘岗位还是自主创业,持久的毅力都将有助于个人迈向成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