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简介学生的吃饭问题,随着物价上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进入11月以来,针对学校食堂饭菜涨价,以及服务质量问题,接连爆出多起新闻事件。11月24日,有网民发帖称,“11月22日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发生‘建校以来最暴力的’一次事件,校园大食堂被砸得面目全非,上千人参与,所幸无人受伤。学生们砸食堂的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当晚宣布食物涨价。”此贴后被确认属实。11月29日,浙江省嵊州市第一中学食堂涨价,菜价平均上涨五毛至一元,引起学生不满。上千学生自发组织带干粮上课,不去食堂吃饭,致使食堂饭菜被倒掉损失过万。[1]
贵州六枝特区新闻办公室向媒体通报了六盘水市二中“11·22”事件经过及事件最新进展。据通报,11月22日22时20分许,因不满学校食堂涨价,六盘水市二中部分学生下晚自习后到食堂讨说法,陆续进入食堂的学生起哄、吵闹,有学生开始砸食堂桌椅。22时40分,特区相关领导及公安机关闻讯赶到学校,维持秩序、疏导学生。经现场清理,食堂门窗及部分设施受到损坏。
11月23日零时30分,六枝特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二中有关人员开展会议,决定由各班教师和班干部组织学生开展思想疏导工作,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给予答复,确保学生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连夜安排人员做好学生吃饭的保障工作。[2]
原因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学校事先已知学生对涨价的不满意见,可采取的办法只是疏导学生的情绪,做学生思想工作,劝说学生接受现实。而对于学生采取的抗议行动,两校负责人均认为学生缺乏法制意识,没有采取正常途径反映问题。可问题是,学校有正常的途径让学生们反映问题吗?在食堂饭菜涨价这类重大民生问题上,学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有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机制吗?被砸食堂现场
现在很多大中小学学校的食堂都采取社会化方式管理,大多由个体老板承包经营。但按照规定,食堂的饭菜定价并不是由个体老板说了算,而需得到学校的同意以及物价部门的许可。媒体报道所透露的信息显示,学校食堂的涨价并非擅自行为,而是向学校提出了申请的。以六盘水二中为例,该校校长称,菜价的涨幅已达到37.5%,食堂申请上调价格在2至5角之间。那么,学校为何不针对食堂涨价,在学生及家长中举行听证会,而是不经学生及家长同意就允许食堂提价?
应对措施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学校食堂涨价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怎样让食堂能正常经营,不因物价上涨而亏空,又能让学生的生活不受影响,具体方法无非有二:一是维持食堂原有的菜价水平,教育部门、学校对食堂进行补贴;二是允许食堂一定幅度的涨价,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涨价补贴。相对而言,笔者更赞成后一种方法,即补贴给学生。因为前一种补贴,可能出现挤占、挪用等问题,导致补贴不到位,饭菜质量下降(变相涨价)。最近一些地方采取的补贴方法,就是补给食堂,但学生普遍反映,饭菜价格虽然没涨,但分量少了许多。
遗憾的是,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并没有获得涨价补贴。面对学生的强烈反应,教育部门和学校难道不设身处地想一想,学校食堂如此大幅度涨价,难道靠疏导情绪、做思想工作就可缓解?
建立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是防止类似问题频发的根本之策。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大中小学里,无论是使学校管理更为有序,还是处理日益突出的家校矛盾、师生矛盾、生校矛盾,都已经不能再采取单一的学校管理方式,不能依靠对学生的“说服教育”,必须建立更为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这就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中小学而言)和学生自治委员会(对大学和高中而言),给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