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中华宝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索马里中华宝螺(学名:Cypraea chinensis somaliana)是腹足纲宝螺科的软体动物。贝壳呈卵圆形,螺层内卷。壳口狭长,外唇和内唇有细齿,齿舌纽舌形。外套膜薄、二叶型,活体几乎完全覆盖贝壳。螺旋部至成体时几乎消失,成体无厣。壳面平滑而富有光泽,花纹色彩丰富。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主要以藻类或珊瑚动物等为食。

中文学名:

索马里中华宝螺

拉丁学名:

Cypraea chinensis somaliana,Ovatipsa chinensis somaliana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腹足纲

目:

中腹足目

科:

宝螺科

种:

中华宝螺

亚种:

索马里中华宝螺

命名时间:

Lorenz 1989

英文名称:

Somalian Chinese Cowrie

目录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习性环境生长繁殖

外形特征

索马里中华宝螺(5张)

索马里中华宝螺长12 - 31 mm[1],属于中型宝螺,壳为长卵形,背面为粉褐色,上有许多灰色的圆斑,两侧、腹面均为桔红色,侧面缀有紫红色斑点,腹面齿间为橘色,轴唇齿短,外唇齿较粗壮。贝壳表面镀有一层珐琅质,极光滑并富有光泽。体螺层长大,壳口狭长,在壳体背面的中央线上呈缝状,共长度几乎等于壳长。两唇很厚向内卷,唇缘厚,边缘具齿纹,无厣。成年个体的螺旋部极小,一般埋于体螺层中,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宝贝的身体可以全部缩入壳内。[2]

分布范围分布于索马里东部,斯里兰卡。[2]

习性环境生活在热带、亚带浅海中,常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岩礁质的海底栖息,潮水退后,多隐人礁石块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间和洞穴内,行动缓慢,怕强光,白天蛰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黄昏时外出觅食,是肉食性的种类。它们用齿舌捕食海绵、有孔虫、藻类、珊瑚动物和小的甲壳类动物。[2]

生长繁殖雌雄异体,产卵季节多在3-7月,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及阴暗的地方。母贝产卵后并不离开卵群,仍卧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护,直到孵化为止。[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