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雨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初诗人王士禛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顺治十七年农历三月诗人赴扬州推官任,途经高邮,触景生情,遥想出生于高邮的北宋词人秦观而有此作。诗前两句写景,自然空间的清寂无人引起了诗人心理空间的寂寞之感,于是乃有“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之感叹。

作品名称:

高邮雨泊

创作年代: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王士禛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赏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作品赏析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农历三月诗人赴扬州推官任,途经高邮(属江苏)泊船于高邮南湖,触景生情,遥想出生于高邮的北宋大词人秦观而有此作。杨际昌《国朝诗话》评王士禛七绝,“宫词、怀古,题画、竹枝诸体,点染生新,自是作手,终以眼前情景天然,有兴会有情寄者,为最上乘”,并“试举若干首”,其第一首即是《高邮雨泊》。此诗正属于即眼前情景而生兴会、有情寄之作。

诗前两句写景。首句中“秦邮”即高邮,据祝穆《方舆胜览》:“高邮,一名秦邮,秦因高邮置邮传为高邮亭。”“寒雨”为秋雨,乃暗示经高邮之季节,“夜”则点明雨泊的具体时间。首句写诗人于深秋寒雨潇潇之夜泊船于秦邮,此乃破题。次句则进而把高邮雨泊地点具体化为“南湖”,即高邮南部的武安湖。“新涨水连天”描绘出此时由于“寒雨”不停,南湖水势为之涨起,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相连,难以分辨的情景,从而开拓出一个凄清迷蒙的意境。

夜雨中的南湖既凄迷又空寂,看不到一条渔船,一个人影,自然空间的清寂无人引起了诗人心理空间的寂寞之感。于是乃有“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之感叹。此时,面对高邮南湖,作为一代诗坛才人更感寂寞的是五百年间的文坛没有再出现像高邮秦淮海这样才华超群的词人。淮海为秦观号淮海居士的简称,他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距此时正约“五百年”。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乃婉约词派的主要词人,创造了“情韵兼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新词风。诗人称“寂寞人间五百年”,当然是夸饰之言,旨在推崇秦观在文坛的重要地位;又,王士禛词风格亦以婉约绵邈见长,与秦观相近,因此才有这种惺惺惜惺惺的仰慕之情。诗人于慨叹不见风流秦淮海的同时,亦暗寓步武秦观,欲打破文坛“寂寞”之意。此乃诗人“情寄”之所在。

王士禛论诗继承钟嵘“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序》)的观点,称“五字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使人思”(《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主张即景会心,直抒性情,不用或少用典故。此诗即为这一观点的例证。

作者简介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属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1655年(顺治十二年),王士禛二十二岁会试中式,1658年(顺治十五年)补行殿试,中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因王五、吴谦狱失察,罢刑部尚书,还乡闲居,从事著述,直至去世,终年七十八岁。卒后,因避雍正皇帝胤禛御讳,追改名为“士正”。1765年(乾隆三十年)追谥文简,1774年又以“正”字与原名不相近,诏改“士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