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版《京城四少》剧名:《京城四少》
集数:46集
时间:2004年
类型:电视连续剧
主创人员出品人:高小平李涌浩 白智鹏

总监制:谭湘江杨松
制片人:白钢
导演:白钢
主要演员聂远饰 铁蛋 段秋旭 饰 古人杰
常铖饰 杜立寒李鑫饰 童玉官
刘晓庆饰 九姨娘刘佩琦饰 童善
赵奎娥饰 莫娘申军谊饰 古庆三
洪艳 饰 殷小钗马崇乐饰 德仰仲
故事大纲年幼遇劫,四兄弟失散于茫茫人海。岁月如梭,血亲之缘又让乱世儿女背负国难、家仇、在尘世的情感中各自觅得归处……
童善是一名清官,担任总理衙门督办,他带着一家老小在振武堂总镖师柳云天的护送下从回疆返京,途中遇抢匪胡笑天率众抢劫,慌乱中,除四子童玉官外,其它三子均不知去向,童家四子各自拥有四分之一扇形玉佩,成为童家四子日后相认的唯一信物。
德仰仲为清廷皇戚,唾涎回部武将霍刚的妻子美色,诬指霍刚强娶皇上召选的秀女为妻,致使霍刚遭满门抄斩,霍家上下二、三百口性命无一幸免,仅稚女霍青桐在奶娘保护下隐入“百花楼”中得以逃生,后霍青桐取名小钗,成为名妓,她卖艺不卖身,以舞择人;“百花楼”老鸨九姨娘拾获童家老三——铁蛋,视为亲子,铁蛋和小钗一块成长,铁蛋挚爱小钗,自始至终均为成全小钗而牺牲。
铁蛋自小在百花楼中生活,虽养成了油滑的个性却仍不失其纯真率性,一日在街上闲逛中巧遇躲避家丁追逐的童家老四——童玉官,二人结成莫逆。
童家长子为抢匪头子胡笑天(后改名为古庆三)收养,取名古人杰,人杰一表人材,习洋务,深获德仰仲器重。仰仲将独生女儿锦云许配人杰,人杰不愿,但古庆三为图私利而欣然接受。
叶雨桐和父亲叶牧师募款兴建学校,古人杰以巨款相助,引起雨桐不满,人杰和雨桐不打不相识,二人渐生情愫,但在古庆三的作梗下,教堂化为灰烬,雨桐颜面烧伤。
杜奎为抢匪胡笑天手下,在胡笑天欲独吞财物杀尽手下之际,杜奎带着童家次子——杜立寒仓惶奔逃,隐身于京城巷弄中靠着一间豆腐店维生,杜立寒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常往教堂和叶雨桐父女谈论国家大事,偶遇小钗,二人一见钟情。
振武堂镖师柳云天和女儿芽儿相依为命,九姨娘对柳云天有意,芽儿又心仪铁蛋,导致这两家人吵吵闹闹,后铁蛋在得知玉官对芽儿有意时便一心撮合二人。
小钗从奶娘处误以为杀父仇人是童善,便夜刺童善,童善发现霍家血案疑点颇多,便说服小钗,二人联手缉查真凶。童善和柳云天寻线追查,对古庆三之行径起疑,古庆三于市井中与杜奎相遇,古庆三担心杜奎说出当年抢案事件,于是一方面杀死杜奎灭口,一方面又以伪善的面目获得铁蛋等人的好感。
古人杰在“余庆钱庄”中发现古庆三的作为颇多引人非议之处,见古庆三以阴狠的手段周旋于众人间,并为私利不惜将儿子作为棋子;在人杰证实古庆三乃是造成童家四兄弟失散的抢匪,人杰答应入赘德家与锦云完婚,伺机报仇。
杜立寒在叶雨桐的引荐下和古人杰相遇,立寒投身革命工作中,遭官兵捉拿,铁蛋等人联手营救,立寒得以脱逃,而童善却遭德仰仲陷害被关入大牢,童善入狱,童家生活困窘,人杰得知玉官是失散的四弟,暗中资助玉官,芽儿却在众人营救立寒的过程中阴错阳差嫁给玉官,芽儿虽对铁蛋有怨恨,但渐渐发现玉官的善良纯真,而接受玉官,二人结为夫妻。
古庆三垂涎小钗美色,欲占为己有,没料到德仰仲一见小钗便强行纳为妾室,古、 德二人间之矛盾加剧:小钗于童善入狱前,就已经与童善怀疑德仰仲为霍家血案元凶,小钗为确定德仰仲就是杀父仇人,不顾众人反对同意嫁入德府寻找证据,小钗在德府中行动受到限制,偶然见到德仰仲悄悄进入一间书房中,心中颇为疑惑,一日小钗进入书房却见亡母画像悬挂于书房中,不禁悲痛不已,确定德仰仲即为杀害全家的仇人。小钗欲刺杀德仰仲失手,德仰仲强灌小钗汤药,小钗失去记忆被关入柴房中,铁蛋欲闯德府救小钗,却被古人杰制止。
古人杰一再制造德仰仲和古庆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古庆三在大势已去、身份暴露下举枪自杀,德仰仲也在得知女儿锦云和家仆珠胎暗结,锦云和人杰从未成为夫妻时,气结中风。一日德府突然大火,德仰仲目睹家产付之一炬。大火中,古人杰为救锦云而身受重伤双眼失明,而叶雨桐在教堂失火时并未身亡,栖身于医院中做了一名医护人员,雨桐在医院遇到人杰,二人得以重逢。
小钗虽和众人团聚却不认识众人,铁蛋悉心照料小钗,杜立寒返家,兄弟二人情深意重互让小钗,童善也被放出大牢,与众子相认。

台湾版《京城四少》剧名:《京城四少》
集数:53集
时间:1991年
类型:电视连续剧
主要演员刘德凯饰 古人杰(大少 童玉贤)
吴少刚饰 杜立寒(二少 童玉儒)
张晨光饰 铁 蛋(三少 童玉孝)
汤志伟饰 童玉官(四少)
俞小凡饰 殷小钗(霍小雪)
欢欢饰 柳芽儿
王玉玲饰 叶雨桐
张诗涵 饰 德锦云
金超群饰 古庆三
雷鸣饰 德仰仲
方芳饰 九姨娘
傅雷 饰 童善
曾亚君饰 莫娘
顾宝明饰 柳云天
郑少峰 饰 杜奎
韩妮饰 彩儿
湛蓉 饰 菊儿
王彼得 饰 叶牧师
王利 饰 小钗奶娘
李家珍 饰 荷 花
阮佩箮 饰 艳 梅
梁学忠 饰 于 强
李又麟饰 李 三
人物角色古人杰(老大童玉贤) — 刘德凯饰
被土匪古庆三扶养成人,爱上牧师女儿叶雨桐,却惨遭古庆三用计分离,之后娶了富家女锦云,追查身世之谜,才恍然大悟,原来认贼作父。
杜立寒(老二童玉儒) — 吴少刚饰
文采翩翩,和名妓殷小钗相识相恋,但小钗身负血海深仇,潜伏在百花楼中,还下嫁仇人德仰仲,一为"立寒",一是"小雪",占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终究难厮守。
铁蛋(老三童玉孝) — 张晨光饰
被百花楼主九姨娘收养,个性活泼不羁,热心助人,和小钗青梅竹马,对之一往情深,始终默默照顾小钗。
童玉官(老四) — 汤志伟饰
身在官家,不知人间疾苦,个性纯良,单恋芽儿,偏偏芽儿钟情铁蛋哥,傻人有傻福,恋情终于开花结果。
剧集简介一组四合为一的和田玉使一官宦之家父子离散、骨肉分离,而这组宝玉又使一青楼女子背负仇恨余渡青春。
清末年间,回部将军霍刚遭小人陷害以通番谋反的罪名被满门抄斩,其未满月的幼女霍小雪被奶娘救起幸免遇难,成为霍家唯的血脉。从此,小雪由奶娘抚养并在小雪的心底种下仇恨的火种,发誓要为霍家报仇血恨。当时身在回疆的童大人虽为霍将军好友,但不得不奉旨监斩而愧疚半生。而后童大人在调职反京途中,遭到以河西大盗胡笑天为首的一伙土匪的抢劫,在厮杀中童家四位幼子中除未满月的童玉官外其它三子下落不明,给童家留下的唯一希望就是分别带在他们身上的那组和田宝玉,希望将来能够凭着宝玉而一家团员。
二十年后,同在京城长大的童家四少,在各种巧遇之后相识相知,并各自追寻不同的人生目标。霍小雪却成为京城名妓——殷小钗。古人杰(长子)留洋归国后随其父——古庆三经营洋行、当铺。而古庆三正是当年劫匪之首——胡笑天。古庆三勾结朝廷亲贵——德仰仲,以便在商战中牟得更大利....
“京城四少”——经济学
钟朋荣、樊纲、魏杰、刘伟并称经济学“京城四少”
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北京东方视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西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兼任任裕兴电子、华立控股、洛玻股份、武汉健民等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兼任三九集团、茅台酒厂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1954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大学,曾在乡、区、县、中央四级党政机关工作过,在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从事过6年调研工作,参与过中央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制定和文稿的起草,对我国宏观经济情况和政府运作机制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1994年钟朋荣下海创办金思达策划中心,后改名“北京视野咨询中心”。钟朋荣现任北京视野信息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西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并兼任裕兴电子、诚成文化投资集团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兼任三九集团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曾在我国乡、区、县、中央四级党政机关工作。一九八八年初,因在《经济日报》发表两篇较有分量的文章,被中央领导点名调入北京,参与中央书记处组织的关于工资、价格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随后留在中央办公厅工作。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报刊发表经济论文数百篇。
主要著作有:《百条治国大计》、《宏观经济论》、《中国通货膨胀研究》、《中国涨价风波》、《十年经济改革》、《钟朋荣集》、《解开中国改革的联立方程》、《跨世纪难题》、《三角债》、《中国金融新现象剖析》、《财政金融论》、《民富论》、《中国企业留神十大陷阱》、《网络时代重构中国经济》、《国策论》、《中国企业为谁而办》、《勤劳人的经济学》等。
樊纲
男,汉族,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至1987年赴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起任现职。
魏 杰
著名经济学家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
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
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生,1987年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等职。
1996年06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
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
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生,1987年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等职。
1996年06月起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中国国有资产学会副会长等职。
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出版《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20本专著,主编的著作
有10本,发表论文 300余篇,曾获得全国性大奖多次。兼任数十家企业及十几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学的兼职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全国13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 5家学会的副会长。魏杰教授有各种经济专著20部出版,发表论文400 余篇。曾为三九集团、长虹集团等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的发展规划、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上市募股等项目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工作,受到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魏杰教授在经济学界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又称“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又有“魏指点”的称号。作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者,他曾获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在担任全国13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 5家学会的副会长。魏杰教授在经济学界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又称“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又有“魏指点”的称号。作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者,他曾获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刘 伟,男,祖籍山东省蒙阴县,1957年出生于河南商丘,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4年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曾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1994、1996)”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二等奖(第二、第三届)。并入选新世纪首批国家级“万千百人才计划”。1993年任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2002年任北大经济学院院长,现兼任《经济科学》主编,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青联副主席等。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转型经济中的产权问题.围绕上述领域, 刘伟 教授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并获得多项学术奖励.曾先后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获得第二届,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二等奖,第四届,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和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立主持教育部"七五""八五""九五"文科重点项目,现正独立负责教育部社科国家级基地重大项目,同时是教育部招标课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
兼任的主要学术性组织职务有: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本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