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英赶美”是1958年前后毛泽东所提出的口号。
这一口号最早明确提出于1957年,毛泽东在回应赫鲁晓夫的“苏联要15年赶超美国”说法时,谈到要让中国在15年内赶超英国。毛的提法随后得到刘少奇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期望是通过大跃进等群众运动方式,使中国在指标性工农业品在产量上赶超英美发达国家。在三面红旗的精神指导下,中国大陆出现了众多的粮食亩产“卫星”。全国在“以钢为纲”的口号之下又开始了大炼钢铁运动。在受到大跃进浮夸统计数字的鼓舞下,毛本人在1958年则又提出了较为著名的提法“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赶美”,甚至更为大胆的“二三年”赶超英国等说法。除了毛本人以外,也有其他中共官员说过“十五年赶超美国”等提法。然而,超英赶美最后以失败告终,出现了全国经济的全面衰退,而三年困难时期紧接着开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共领导人检讨和纠正了大跃进时期的错误做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增长强劲。有外国媒体称,中国当年的“超英赶美”口号将逐渐变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