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称: 马特松

外文名: Johann Mattheson

性别: 男

生卒年: 1681—1764

国别: 德国

生平简介:

马特松(Johann Mattheson,1681—1764年),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1681年9月28日生于汉堡,1764年4月17日卒于同地。幼年即受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6岁开始师从J.N.汉夫(1630—1711年)学习键盘乐和作曲4年,同时学习管弦乐器。9岁在汉堡教堂表演歌唱和管风琴,不久应汉堡歌剧院经理的邀请参加歌剧演出。他曾一度成为汉堡宫廷侍童,经常去声内表演。1697年马特松变声后成为男高音歌手,在汉堡歌剧院工作了15年。1699年他写作并演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普勒阿得斯》,1703年遇到G.F.亨德尔,二人结为密友。1704年后任英国公使的家庭教师和秘书。1715年任汉堡大教堂乐长,1719年担任瓦尔施泰因公爵的宫廷乐长,1728年因耳聋离职,仍继续写作。

马特松在作曲及理论方面均有建树。他一生作有歌剧8部、清唱剧及康塔塔24部以及许多声乐、器乐作品,属于承前启后的巴罗克音乐。他的作品大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仅留存歌剧、清唱剧各1部及少数室内乐和键盘乐曲。在音乐理论方面马特松是18世纪“激情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音乐可以表现人的各种激情,对人类心灵起重要作用。他的重要的著作是《完善的乐长》(1739),书中列举了作为乐长所应掌握的知识,接近当时的音乐百科全书;《登龙门的基础》(1740)介绍了149位音乐家小传;此外还有《通奏低音教程》(1731)、《曲调学要点》(1737)及许多音乐评论文章。他还翻译了一些有关英国历史、小说及哲学的著作,对介绍英国起了有益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