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Desiderius Erasmus (约1466~1536)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约1466年10月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开始接触一些人文主义者。1499年去英国,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后攻读希腊语和研究宗教改革问题。1506年赴意大利,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1521年前往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M.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在政治上对反动势力只会讽刺,而没有像路德那样发动人民。

“伊拉斯谟”计划

“伊拉斯谟Erasmus”项目是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其每一课程都是由欧洲几所大学联合经营。

伊拉斯谟是“European Action for the SocialMobili-ty of UniversityStudents”的缩写,即欧洲大学生社会流动行动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15世纪欧洲一位著名的学者、教育家DesideriusErasmus(伊拉斯谟)设立的。这位大学者曾在法国、英格兰、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学习和教书,花费毕生精力用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1987年,欧盟开始颁发Erasmus奖,使得有超过一百万的欧洲学生获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

“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 Mundus”奖学金

欧盟从2004年起,将“Erasmus”项目增加为“伊拉斯谟-世界 Erasmus Mundus”,以支持欧洲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并加强支持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其推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是“伊拉斯谟Erasmus”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旨在吸引全球人才到欧洲求学,而不仅仅是首先考虑北美地区。“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 Mundus”奖学金已成为欧盟高等教育的一个品牌,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专业面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已有上百个入选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