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甲亚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无甲亚纲(Lissamphibia)

现代两栖类均包括在此亚纲内,它们可能起源于石炭纪,与壳椎亚纲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地层中尚未发现此类化石,在马达加斯加岛下三叠统中发现的Triadobatrachus piveteau(三叠蛙),或称Protobatrachus(原蛙),其形态特征除了尚有一点小尾巴外,已非常像现代无尾类的蟾蜍和青蛙了。在下侏罗统中发现的蛙类化石与现代蛙更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在整个中生代和新生代,无甲两栖类就其种类来说并不很多,从现代来看它们的个体数量则是很多的。

我国的蛙类化石,最有名的就是发现于山东临朐中中新世山旺组的Rana basaltica(玄武蛙),与现代蛙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类现代有尾两栖类的蝾螈,现生数量很少,化石也很少发现。我国在山东临朐中新世的山旺组中发现有此类化石,定名为Procynops miocenicus(中新原螈),一般特征与现在的东方蝾螈相近,个体稍小。

无甲亚纲(Lissamphibia) 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一个亚纲。头部骨片少,包括近代型的两栖动物。有无尾目、有尾目和蚓螈目三个目。

过去有人以椎体为依据,认为无尾目起源于迷齿亚纲,蚓螈目和有尾目起源于壳椎亚纲,还有其他论点,其论据均不充分。

根据3目的主要共性,可归并为一个亚纲。共性为:

皮肤有多细胞粘液腺,为辅助呼吸器官;

有特有的茎齿型牙齿即齿冠与齿茎之间有一圈水泥样的柔软带;

眼眶与颞部相通;

有耳盖骨──耳柱骨的复合结构;

有从生殖嵴发生的脂肪体;

视网膜上有绿柱细胞;

内耳有两栖乳突等。

这些共性并不与生态适应直接有关,反映了滑体两栖亚纲单元起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3目之间形态上的差别显著有无肢者、有有尾者、有无尾者,并与各自的运动方式相适应,它们的繁殖方式也有一些不同。目前对3目的分化过程,还没有充分的论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