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著述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2.本书结构目录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导言一………………………………………………………………………………………………………1

导言二………………………………………………………………………………………………………5

导言三………………………………………………………………………………………………………10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第一章 世界军事之新趋势……………………………………………………………………………… 17

第二章 兵学革命与纪律进化…………………………………………………………………………… 26

第三章 介绍贝当元帅序杜黑制空论之战理…………………………………………………………… 39

第四章 张译鲁屯道夫全民族战争论序………………………………………………………………… 49

第三篇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第一章 从中国历史上解释……………………………………………………………………………… 57

第二章 从欧洲历史上解释……………………………………………………………………………… [**]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

第一章 政略与战略(敌与兵)论战志之确定………………………………………………………… 73

第二章 国力与武力与兵力……………………………………………………………………………… 78

第三章 义务征兵制说明……………………………………………………………………………… 84

第四章 军事教育之要旨……………………………………………………………………………… 94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

第一章 裁兵与国防……………………………………………………………………………………… 105

第二章 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 123

第三章 义务民兵制草案释义…………………………………………………………………………… 132

第六篇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

第七篇 现代文化之由来及新人生观之成

第一讲 古迹与新迹……………………………………………………………………………………… 177

第二讲 美术与宗教……………………………………………………………………………………… 185

第三讲 个人与群众……………………………………………………………………………………… 195

3.本书简介本书最早为1937年上海大公报刊本,全书共六篇,约10万字,共分为7篇。第1篇《国防经济学》,强调要根据中国经济实力较弱的实际,建立一种既可以吃饭,又可以打仗的国防制度的重要性。第2篇《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介绍了杜黑的制空权思想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思想。第3篇《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极力推崇"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相一致"的国防原则。第4篇《二十年前之国防论》,介绍了政略与军略,国力、武力和兵力的关系,义务征兵制的内容等。第5篇《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说明了裁兵、军民防御的意义,对义务民兵制做了详细说明。第6篇《中国国防论之始祖》借解说《孙子·计》篇,阐明现代国防理论。第7篇《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系作者关于罗马之游的随笔。

作者吸取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西方新的军事理论,着重阐述“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的思想,说明“战斗力与经济力是不可分的”,“国防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配合一致”,“强兵必先理财”的道理。该书还论述了建军的目的与意义。指出军队是进行战争、实行政略、维持国家生存的工具,“无兵而求战是为至危,不求战而治兵其祸尤为不可收拾”。鉴于清末编练新军以来,兵为将有,长于内争、怯于御外的弊端,强调治兵首在择敌,为国要立必胜之志,策必胜之道。它认为世界“新军事的主流是所谓全体战争”,因此极力主张以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充分作好人力、物力的动员和组织,全面地建设陆海空三军,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此书还从当 时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认为面对强敌的侵略,只有避免过早的决战,逐步积聚力量,疲惫敌人,才是制胜的唯一方法。这些,对于当时的国防建设及随后进行的抗日战争是有积极意义的。本书因系辑录而成,不免新旧杂糅,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尤其对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B.A.A.墨索里尼和德国法西斯军队等的美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错误理解,则是糟粕。

在这本书里,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蒋百里并且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

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原由蒋介石兼),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4.出版机构《上海大公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