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pert Murdoch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传奇的一生

鲁伯特·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早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深造,1985年加入美国国籍。1954年,默多克接管了澳大利亚的新闻有限公司。当时,新闻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只有在南澳大利亚州府阿德雷德市出版的《新闻报》,是该州第二大日报。但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新闻有限公司在默多克的领导下迅速发展,相继收购了分布在澳大利亚各州府的多家报纸,并于1964年出版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日报《澳大利亚人报》,使这个历史不长、地域辽阔的国家真正从意识上统一起来。

60年代后期,对于默多克来说,单单一个澳大利亚作为他纵横驰骋的舞台已经显得太小了,新闻有限公司开始向海外市场发展。羽翼丰满后,他的眼光便投向了处在另一块大陆上的英格兰。此时的英国,已很难再寻到往日帝国的辉煌,许多产业均显露出衰败的迹象。但在所有重要的产业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像报纸出版业那样暗淡,没有一丝生气。许多报纸持续亏损,负债累累,即使没有亏损的报纸,也是利润微薄,有着说不尽的苦恼。

20世纪80年代时,默多克抛弃了高债务战略,在首席财务官大卫·德沃的协助下,转向更为保守的管理方式,兼并、收购并没有因此缓步。赢利的雪球也越滚越大。

1996年,默多克在集团年度会议上发言说:“体育的号召力超过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获得体育节目播映权是广播业的潜力所在。”之后,新闻集团不惜重金忠实地执行该策略,收购了洛杉矶躲闪者棒球队。

2000年6月30日,新闻集团在该财政年度的运营收入为224.4亿澳元,总资产655.9亿澳元,净利润12.6亿澳元。但他没有止步不前,恰恰相反,默多克把媒体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卫星电视上,并计划与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电视网络Direct TV合并,组成价值700亿美元的“日不落”卫星电视帝国。这或许是他一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行动,很可能是他经手的最后一个大规模收购行动。

目前,默多克控制着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股。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又宣布与日本公司合办一家专门拓展互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

默多克驰骋媒体疆场达半个世纪之久,从一个无名之辈成为一个全球闻名的传媒大王。而今,他拥有22家美国电视台,控制欧、亚、美等地电视网络的天空传播机构、21世纪福克斯以及包括《伦敦时报》在内的312家国际知名报纸,并控有《华盛顿邮报》和《泰晤士报》的股份,甚至还涉足石油钻探、牧羊业等领域。

《时代》周刊在评论默多克及其媒体帝国时说:“他不仅能预知全世界的信息革命,并且将自己在整个媒体帝国的形象发挥到极致。默多克的媒体帝国辐射面达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这是商业和科技领域无法比拟的。”

默多克靠什么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首先,默多克有务实的经营观念、善于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还有充满赌徒个性的“企业冒险家”的旺盛精力。所有这一切使得默多克的事业版图越来越大,对全球的传媒影响力随之增加。其成功十大秘诀是:顺应潮流、再见、好好先生、下注、站在第一线、事业王国的主宰、DNA行销、速度狂热者、未雨绸缪、永不止息的野心。

25年前,西蒙·里根写道:“默多克被形容为无情、善良、左翼、右翼、吝啬、大方、自命不凡、害羞、毫无希望、聪明绝顶。所有这些标签都有一点真实的成分,但本质上,只有一张标签最为贴切——赌徒。”

虽然默多克有赌徒的气质,但他同时却又精明善变。一本传记中说,默多克年轻时政治上属于左翼,从他在牛津大学宿舍里摆放的列宁胸像即可推测到这一点。到1990年,他又骄傲地、顽固地倒向了右翼,成为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忠实支持者。既瞧不起共产主义又仇恨自由派。因此有人说他是机会主义者。默多克传媒帝国向美国扩张时,为了绕过美国法律关于传媒企业所有权的限制,默多克申请加入了美国国籍,此举成为他精明、变通的经典例证。

默多克的三次婚姻

作为世界第五大媒体集团——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的“舵手”,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他的个人生活却有喜有忧。

默多克早年与一个名叫帕特的女子结婚,但不久两人便分道扬镳。1967年,默多克与当时担任英国《每日镜报》记者、19岁的安娜结婚,两人共同生活了32年,育有两男一女3个孩子。安娜婚后参与默多克传媒帝国的管理工作。32年来,默多克和安娜一直被视为亿万富翁中少有的模范夫妻。他们离婚的消息一爆出,自然成为各大报纸竞相报道的大新闻。正式离婚后,默多克和安娜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拒绝透露协议的细节,只是说双方“和和气气”地分手,默多克的事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根据美国法律,安娜可获得默多克的一半财产。

1999年6月25日晚,默多克在离婚不到1个月后再度结婚,他的新娘是32岁的华裔女子邓文迪。邓文迪出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曾与美国一位运动服制造商结过婚,曾任默多克新闻公司香港卫视业务开发副总裁。他们俩1996年秋季在香港举行的一次高级管理人员鸡尾酒会上相识。此后,邓文迪曾多次担任默多克的翻译,并陪同他访问过中国,两人随后开始恋爱。据报道,默多克自与邓文迪交往后变成了一个“悠闲松弛”的人。现在他经常穿着黑色马球衬衫和休闲裤,而不再像以往那样打着领带、西装革履了。他称,是“邓文迪改变了他的生活”。

默多克和邓文迪的特别婚姻引起了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参加二人婚礼的客人都是默多克和邓文迪的家人及私人朋友,其中不乏贵客,俄罗斯有钱有势的“大人物”别列佐夫斯基也悄然出现在游艇上。

继承人的安排

虽然默多克雄心勃勃,永不言老,但他毕竟迈入古稀之年,又患上了前列腺癌,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因此,谁来继承他的家族事业的确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焦点。

默多克与前妻安娜生有二子一女。女儿伊丽莎白今年32岁,是新闻集团持有40%股份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节目总监。长子拉克兰现年29岁,任集团驻澳分公司总裁;次子詹姆斯28岁,是新闻集团美国数字出版公司的副总裁。伊丽莎白曾一度被认为是默多克的接班人,拉克兰的地位近来急速上升,双方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

默多克曾表示,他的新闻王国将首先由他的副手切宁管理一段时间,而他的3名子女必须“显示出一些本领来”,才能接替自己的职务。

邓文迪是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为了满足现任妻子生儿育女的愿望,默多克曾请求医生为他抽取精子作冷藏。但默多克也表示,他和邓文迪所生的孩子,也必须按“规矩”,等到30岁之后才可继承家族事业,他说: “如果我们有小孩,这个孩子必须等到30岁,现在没有任何改变。”

现在,邓文迪真的怀孕了。这就意味着在这场继承人的竞争中又将出现更多的变数。尽管根据与第二任妻子安娜的离婚协议,邓文迪无权继承默多克的财产,但他们的孩子将不受这一约束,如果默多克在他与邓文迪的孩子满18岁前去世,那么孩子的母亲就可以合法控制其子的股份。对这样一位忘年红颜知己,默多克出于情感因素,更改有关继承人的安排,当属情理中事。

在默多克的孩子中,长子拉克兰是外界最看好的继承人。拉克兰今年29岁,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哲学。1994年,拉克兰加入新闻集团。1999年,拉克兰接管了新闻集团在北美地区的印刷媒体业务。去年10月,拉克兰进入新闻集团的管理核心。有舆论认为,默多克是把澳大利亚当作拉克兰的实习基地。拉克兰迟早会放弃其在澳大利亚的业务,从文字传媒领域转向电视,并将在10年内担负起新闻集团所有的电视业务,为接班做最后的准备。

与外界看好拉克兰不同的是,次子詹姆斯最得默多克本人的欢心。詹姆斯今年28岁,加入新闻集团已近5年时间。目前,詹姆斯已经是新闻集团首席副总裁,并于近期开始接掌默多克最为看重的卫星电视业务。可以看出,默多克是要让詹姆斯在最富有挑战性的卫星电视业务中接受磨炼,而卫星电视是默多克未来的方向所在。集团内部人士认为,詹姆斯不仅握有公司更多的实权,更是深入接触卫星电视核心业务的人,成为接班人的希望很大。

默多克的女儿伊丽莎白1968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是默多克和安娜的第一个孩子。她做事果断,极具魄力,颇有默多克东征西讨的风采。伊丽莎白曾任默多克家族在英国的天空广播公司的节目总监。现在她离开了父亲的羽翼,全力以赴创立自己的电视公司。

几年前,当默多克决定让拉克兰或詹姆斯来继承他的事业的时候,伊丽莎白在母亲的支持下跳了出来,要求父亲再等一等,因为她也是可以考虑的对象。但伊丽莎白的性别是她的弱势所在。

默多克的“中国情结”

默多克进入亚洲乃至中国市场的时间标志,应是1993年新闻集团收购李嘉诚家族的卫星电视(STAR TV)。从正式公布的财政表上看,默多克此举耗费了8.25亿美元。从1985年到1993年这段漫长的时间内,默多克可能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收购“卫星电视”。1993年,默多克在伦敦的一个晚宴上,发表了他对技术霸权的赞美。当时,西方的乐观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正当此时,默多克的“中国之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轻松。

但是,新闻集团的“中国之旅”毕竟已经起帆。许多国际媒体集团的投资也有着非理性的一面,今年这里热,就往这里投;明年那里热,又改往那里投。而默多克坚持了下来。有传言称,默多克晚年最重大的两个目标是真正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和通过卫星电视盈利。从这个层面看,娶一位华裔太太,象征着一种结果,也是他个人欲望的一种充分而形象的体现。

1995年和1999年,新闻集团下属的伦敦《泰晤士报》先后两次赞助了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的大型中国文物展;1996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也属新闻集团旗下)出版了邓榕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的英文版。与此同时,默多克还将英国的BBC新闻从他的卫星电视节目中抽走,并中止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的传记合同。

这两次事件所形成的风波,远比赞助文物展要大得多。面对众多的质疑,默多克的回答是:“我们准备在中国扎根啊!”

北京正在积极申办2008年奥运会,默多克一再声言支持中国申办奥运,并希望中国申奥成功。看来,他的“中国情结”还真的挺深。

在过去10年间,从花甲岁月到古稀之年,无论在事业还是个人生活上,默多克品尝过成功与幸福,也经历过失败与坎坷。从1991年在巨大的困难中力挽濒临倒闭的家族企业,到着手开拓美国市场,购买球队,兼并报纸、电视,再到目前试图占据美国庞大的卫星电视市场,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他已经明明白白地表示:“我要再努力工作17.5万个小时,咱们20年后再相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