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384~414),中国东晋著名的佛教高僧、学者、理论家。俗姓张 ,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崇信老、庄,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于鸠摩罗什门下出家,为罗什的得意门生,被称为“法中龙象”。他擅长般若学,曾和道融等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被称为罗什门下”四圣“或”十哲“之一,人亦称为”解空第一“。
僧肇曾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参与鸠摩罗什译场,从事译经和经论评定。他的四篇深邃、精辟、简洁、优美的论文《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和《涅盘无名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直至今天仍被众多佛子和佛学专家研读。此四论合称为《肇论》。此外还有《宗本义》一书。
《物不迁论》所论述的是世界有无变化、生灭、运动的问题。《不真空论》阐述的对象是“有”、“无”即“色”、“空”问题。
《般若无知论》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深刻阐释般若奥义的第一论,僧肇也堪称中国妙解般若第一人。此论内容博得罗什大师的首肯,罗什还对论文的优美语言大加赞赏:“我的理解不逊于先生,但在文词上应当拱手祝贺。”(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揖。)著名居士、隐士刘遗民读后也感叹道:“想不到穿袈裟的僧人中还有何晏类的人物。” (不意方袍复有平叔。)他又将此论推荐给慧远大师,慧远也以为像这样的精辟文章“未尝有”,他们一同批寻玩味、爱不释手。此时僧肇只有二十三岁。
《涅盘无名论》探讨的是有关涅盘亦即成佛的深意。涅盘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被认为是不生不灭、超离生死烦恼、安住永恒快乐的境界。此论写成后,呈送秦主姚兴,姚兴深为折服、大加赞赏,随即令人抄写,以分发给他的子侄们,让他们同沾法喜、得到启迪、获取智慧、受益无穷。
《宗本义》中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等的涵义是一样的。宇宙万法都由因缘会合而生,未生就无有。因缘离散,万法就坏灭,可知并非真实有。以此推度,万法虽现有,而性常自空,所以称为“性空”,性常自空,即为“法性”,法性真实如是,即为“实相”,称为“本无”。“本无”是缘生实相,超一切名言分别,故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
弘始十六年(414),僧肇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令僧俗大众痛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