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特点更加呈现“非对称性”、“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为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美将更加追求 “三非”作战。如美军的《2020年联合作战构想》中“主导机动、全维防护、精确打击、聚焦后勤”的作战原则与观念实质上就是“三非”作战思想的体现。
“三非”是信息化战争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而战争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形态也必然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军事领域,使战争更加呈现“三非”的特点。
一是作战对象的“非对称性”。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不一样,因此各国的军队战斗力强弱有别,呈现出“非对称性”。如武器装备性能的“ 非对称”、战斗主体素质的“非对称”。科索沃战争中美与南联盟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伊的“非对称性”尤为突出。
二是作战手段呈现出“非对称性”与“非接触性”。因作战对手技术上的差异,造成双方武器装备性能差距较大,无论是优势一方,还是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以“非对称”手段实施作战,以求发挥各自的特长。海湾战争,美军首先是利用空中力量的“非对称”优势,大大削弱伊军的战斗力,然后在空中火力支援“ 非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地面进攻,从而100小时就结束了地面战斗。其次是表现为 “非接触性”。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利用“非接触”作战即远程精确打击,让南联盟不得不屈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南联盟利用网络战为手段的“非接触”作战也曾一度瘫痪美军作战指挥系统。因此,美陆军在1998年新版《作战纲要》中提出,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必须假定敌方拥有几种类型的先进武器,使美军遭受‘非对称’打击的威胁”,要求“陆军不仅自己必须追求‘非对称’效应,而且还必须警惕对手利用其自身优长按‘非对称’打击的条件来攻击美军”。
三是作战方式的“非接触性”与“非线式”。技术决定战术。由于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大大改善,作战平台与部(分)队的机动能力大大提升,战场趋于单向透明,作战方式呈现出“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流控制物质流与能量流。信息流的无规则流动导致了战场的“非线式”。作战双方都根据信息,寻找对方的弱点实施攻击与打击,而不再是两军成绵亘线式展开,打层层剥壳式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中的程序化、程式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与大机器流水线生产相对应的、按时间表协同的线式作战方式将被信息化战争中非程式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非规模化以及与信息时代“分众化”生产相对应的小型、分散、灵活多变的“非线式”作战方式所代替。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作战将是“非线式”作战。战场更加不规则,没有固定的战线,战场没有前后之分,以往的线式梯次结构将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以全纵深、大范围的“非线式”机动作战。
技术优势是“三非”的内动力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只有无线电通信、有线通信以及飞机、坦克、火炮的出现并大量运用于战场,才出现了合同作战。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武器性能的提高,美军为充分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更加注重实施“三非”作战,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装备效能,达成战争的速战速决。
一是发挥侦察监视技术优势,为其实施“三非”作战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信息。由于美军在侦察监视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已构建了全维全天候全时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战场对其具有单向透明性。海湾战争中,在太空,美军有40多颗卫星不间断对伊侦察监视;在空中,美有无人机、预警飞机以及战术侦察机全面保障;在地面,美军部署了涵盖全频谱的雷达。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也同样如此。因此,战场任何动向都难逃美军的“侦察眼”。
二是发挥远程精确打击优势,实施“非接触”作战。在远程精确打击方面,美军占据绝对的“非对称”优势。美军火力平台的机动性能与其射程从几十公里到上万公里的导弹能够对作战对手全境实施精确打击。譬如美“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超过1300公里,使美军可从海上与空中对伊实施点穴式打击。同时美军拥有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G P S,能实施精确制导。而且为了提高打击精度抗敌干扰,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与弹药实现了复合制导。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复合制导较好地实现了其打击目的。
三是发挥非对称的机动优势,实施“非线式”与“非接触”作战。由于美军装备大量战车、直升机以及导航定位系统与先进的通信系统,因而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为其实施“非线式”机动作战奠定了基础。海湾战争中,在导航定位系统的支援下,美军的蛙跳战术一次性机动260多公里,及时准确到达目的地,较好地实现了作战目的。其 B-52轰炸机从本土起飞行程3万多公里对伊实施精确打击。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一天就突入伊腹地160公里。美军利用其技术上的“非对称”优势,大量实施“三非”作战,减少了外部因素对战争的影响,较好地实现了其作战目的。
政治经济是“三非”的催化剂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么战争必然受到政治的制约。越南战争中,由于美军伤亡过多,引发美国内反战浪潮,造成美总统约翰逊连任竞选失败,新任总统不得不结束战争从越南撤兵。索马里美军士兵尸体被拖着在街上跑的镜头传遍全球,迫使美军不得不从索马里收兵。未来信息化战争,由于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多,传播效率更高,战争受政治的影响更大。因此,美军将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实施“三非”作战,减少人员伤亡战争的附带毁伤以及实现战争的可控性,来减少政治对战争的影响。海湾战争,由于美军的“非接触”作战的远程精确打击大大削弱了伊军的作战能力,从而使其伤亡大大降低。战后,为减小因伤亡造成的政治影响,美军界甚至提出了“零伤亡”理论。因此,在技术的支持下,美军将大量实施“非对称”的“非接触”作战,同时以小规模的、合成程度高的、独立作战能力强的战斗编组,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分散地相对独立地进行“非线式”作战,对敌要害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打击与攻击,既可减小战争的伤亡,而且还能控制战斗规模,使战争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其次,美军实施“三非”作战能有效达成作战的速决性,减小战争消耗,从而减轻战争带给经济的压力。海湾战争美军花费600多亿美元,而不得不向盟军摊派战争费用。此次伊拉克战争,有人把它比喻为“烧美元”的战争。如果战争持续几个月,其战争消耗将超过1000亿美元。为了减小战争给经济造成的压力,美军实施了快速机动的“非线式”作战。美军不占城池,只控制要道,剑指巴格达。战争的号角奏响后,仅3天内美第3机械化步兵师就机动240公里到达幼发拉底河,与伊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攻打巴格达时,美军放弃了传统的作战方式,不是先消灭巴格达外围作战力量,而是以少量精兵直取巴格达市中心,夺占伊国家权力的象征物———萨达姆的总统府与共和宫,严重打击了伊军民的抵抗意志,给其心理造成巨大压力。美军的这种“非线式”的结构瘫痪战大大加快了战争进程,使萨达姆拖延战争的企图失败,达成战斗的速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