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一部分 欧洲声乐艺术

一、美声唱法的产生

(一)美声唱法与圣咏音乐

1、美声唱法的产生与欧洲整个、声乐发展进程相互联系。漫长的欧洲中世纪,教会与封建主政权相互依托,基督教教义成为一切思想的基础,音乐、声乐同样附属于宗教教义的法规。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歌曲从罗马圣咏起进入了鼎盛时期。

罗马圣咏在经历了200年后,进入一个全新时期,这就是格里哥利时代取得圣咏的统一。

2、格里哥利圣咏简介:

艺术特征、音色审美观念、演唱方式的规定(男性演唱)

总结:格里哥利圣咏是欧洲宗教音乐创作的典范,体现了当时世界声乐艺术的杰出成就,即使在今天的教堂里,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此种遗风。

3、欣赏《基督教合唱曲》

(二)美声唱法的产生

1、美声唱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一部歌剧的诞生;

(3)为适应当时歌剧的演唱,在继承和发展宗教歌曲、世俗歌曲中合理、科学的部分,吸取以往声乐教育中的有益经验,发展美声唱法。

2、重点介绍:佛罗伦萨艺术集团主要成员以及集团研讨的主要问题(对美声唱法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3、阐述当时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以及形成演唱风格的主要原因。

结语: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演唱技巧,一种演唱风格,而且是一种美学思想的体现。因此,首先是一个文艺思想、艺术思想的学派,然后才可视为歌唱学派,从历史角度上我们可以这么说,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文艺复兴运动是当时欧洲资产阶级运动期间萌芽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反映。

课后思考问题:

(1)为什么歌唱艺术在当今拥有如此众多的参与者。

(2)阐述格里哥利圣咏的主要艺术特征以及音色审美观。

教案3

二、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歌剧艺术与其它声乐艺术

简介意大利歌剧(佛罗伦萨歌剧、罗马歌剧、蒙特威尔弟、威尼斯歌剧、那不勒斯歌剧)、法国、英国、德国歌剧。

(一)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剧,对声乐演唱产生的不同影响。

(二)代表人物、代表作、歌剧题材、艺术特征、主要贡献产生的影响

(三)康塔塔和清唱剧

康塔塔和清唱剧于17世纪中后期基本定型,它们和歌剧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和密切的关系。

1、康塔塔

(1)康塔塔是为歌唱家、合唱队和器乐演奏家而写的作品。

(2)康塔塔的艺术特征:以数字低音伴奏、若干首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出现的声乐套曲。

(3)康塔塔和歌剧的主要区别:前者为室内乐,后者为舞台艺术。

(4)康塔塔的题材和形式都与歌剧接近,但室内演唱没有布景、道具、服装,时间也较短,在15分钟左右,像是独幕歌剧。使用美声唱法,对观众欣赏水平相对要求较高,营造出一种谐和舒适的演出气氛。

(5)人物介绍:

(a)意大利作曲家亚力山德罗、格兰迪是第一个正式以康塔塔称呼其作品的人。

(b)亚·斯卡拉蒂:优秀的康塔塔作曲家,创作了600余首康塔塔。

2、清唱剧

(1)16世纪末正式形成。

(2)介于康塔塔和歌剧之间的形式。

(3)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形式,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叙述、人物塑造,都依靠歌唱和剧中的负责人“叙述者”的道白,没有表演动作,无需服装布景。

(4)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由独唱、重唱、合唱组成,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

(5)大多数情况下在教堂演唱、圣乐音乐会演唱,以及大斋节和剧院停演季节用以代用歌剧。

(6)清唱剧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介绍:

A、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卡里西米,代表作《耶弗地》;

B、德国作曲家许茨,代表作《耶稣的临终七言》、《圣诞清唱剧》、《路加受难曲》、《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

这一时期的宗教歌曲在声乐领域占有半壁江山,但与宗教歌曲分庭抗礼的是德国艺术歌曲,他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声乐体裁。以民歌旋律为基础,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唱法灵活,题材也宽泛,形象也生动。这些都为德国艺术歌曲问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