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独一味

拼音:Duyiwei

出处:《四川中药志》。

英名: Lamiophlomis rotata.

科属:唇形科独一味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呈莲座状,无茎。轮伞花序密集排列成头状或穗状花序;花冠淡紫色、紫红色或粉红褐色。花期7-8月。 耐寒、耐干旱瘠薄。产西藏大部,常生于海拔3900-5100m的高山碎石滩、河滩地或石质草甸。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 Kudo. 的根及根状茎或全草。

[采制贮藏]9~10月采收,拔取全株,抖去泥沙,晒至五成干时,截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再晒至足干即成。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腰部扭伤。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形态】独一味

多年生矮小草本。根及根茎直立,较粗,横径可达2厘米左右,表面有棱起皱纹。无茎。单叶基生,4枚,辐状两两相对,平展;菱状圆形或肾形,质厚,径6~12厘米,边缘具圆齿,下面网脉多凹陷,密被绒毛;叶柄宽。轮伞花序组成头状或短穗状,长3.5~7厘米;苞片丝状,先端针形;花萼紫绿色,漏斗状,长约8毫米,疏被粗硬毛,具短裂齿,齿端刺状;花冠小,淡红紫色,唇形,上唇盔被短毛;雄蕊4;花柱着生于子房基底,顶端2裂。小坚果卵圆形。花期5~7月。

生于高山强度风化的碎石滩中或高山草地。分布西藏、四川、甘肃等高原地区。

【药材】干燥根长约7~15厘米,粗约1~2厘米。表面枯黄色至黄褐色,根茎剐、或无,全体扭曲而粗糙,有纵纹,尾端细小,少有2~3分枝,多已断碎。质坚硬,干枯,断面木质部多已腐朽,呈乌褐色。外围肉质暗淡,无光泽。气腥臭,味苦,入口久则有麻痹感。以根条粗壮、匀净者佳。

产四川。

【性味】苦,微寒。

①《四川中药志》:"苦,微寒,有小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苦,温。"

【功用主治】活血,行瘀,消肿,止血。治跌伤筋骨,闪腰挫气,关节积黄水。

①《四川中药志》:"活血行瘀,止痛,行气,消肿,续筋接骨。治跌伤筋骨及闪腰挫气等症。"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髓,止血。治浮肿后流黄水,关节积黄水,骨松质发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浸酒或入散剂,1~2钱。

【宜忌】《四川中药志》:"无瘀滞及孕妇勿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