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metro Nanchang」,也简称(NCMTR).南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行政中心、省会,为华中、华南以及华东地面交通通往内陆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华东地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闽东南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metro Nanchang,江西首条地下轨道运营的系统,它连接南昌的昌东、昌西、昌北、昌南,南昌周遍四个卫星城以及继京津之后的中国第2条城际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南昌北 至 九江)的主要轨道交通干线。
南昌轨道交通(地铁)项目规划工作于1999年启动,先后历经多次波折和修改调整,目前南昌地铁公司已远景规划建设5条线路,2015年,该市将建成1、2号线一期工程,共计50.6公里。
这些网络由5条线组成,其中1号、2号、3号线为主骨架线路,4号、5号线为辅助线路。全网线路总长约168公里,共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5座,设置四条过赣江通道,主城区平均线网密度0.35公里/平方公里。近期建设规划年限定为2009年至2016年,主要建设1号、2号线,组成的十字形骨架网络。地铁通车运营后,南昌将迈向开放型国际特大都市,届时也将迈进一线城市。
建设简介南昌地铁共分两个阶段进行;(有效期:2016年止)

第一阶段:
2013年
实现1号线一期洞通,年中实现铺轨工程轨通
2014年
实现1号线一期电通,年底前一期工程全线竣工通车(一号线均为地下线)
2016年
2号线1期全线通车,组成南昌市地下交通十字形骨架网络,至2020年形成由1、2、3号线一期组成的轨道交通骨架网;
第二阶段:
2020年后至远景年逐步建成全线网,4号线、5号线、1号线二期、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形成完整的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线网规划的总体目标。
1号线始发站和末尾站所经过行政区
(2009年起)

1站 双港大道-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世贸-南昌市红谷滩新区、2号线换乘
秋水广场-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滨江大道-南昌市青云谱-西湖区
中山路-南昌市东湖-西湖区、3号线换乘
北京东路-南昌市西湖-高新-青山湖区
22站 奥体中心-南昌市青山湖区-高新-京东
1号线车站设置 调整后确立双港大道站,位于双港东大街以南、铁路老昌北支线;
北一环站,位于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侧规划道路下;
长江路站,位于长江路与丰和北大道交叉口;
珠江路站,位于珠江路与丰和北大道交叉口;
庐山南大道站,位于卫东大道与庐山南大道交叉口;
绿茵路站,位于卫东大道与绿茵路交叉口;
卫东大道站,位于卫东大道与会展路交叉口;
丰和大道站,位于丰和中大道与红谷滩中央商务区东西主轴线交汇处;
秋水广场站,位于赣江中大道西侧、世纪广场下;
滨江大道站,位于中山西路、西河滩路交叉口;
中山路站,位于中山路与象山北路交叉口;
八一广场站,位于八一大道与中山路交叉口、八一广场下;
北京西路站,位于北京西路与丁公路交叉口;
师大站,位于北京西路与师大南路交叉口;
北京东路站,位于北京东路与上坊路交叉口;
上海路站,位于北京东路与上海路交叉口;
青山湖大道站,位于北京东路与青山湖大道交叉口;
高新大道站,位于北京东路与高新大道交叉口;
艾溪湖站,位于北京东路、瑶湖大道交叉口;
紫阳大道站,位于创新一路与创新二路之间的紫阳大道下;
尤氨公路站,位于紫阳大道与尤氨公路交叉口;
奥体中心站,位于国际奥体中心附近。
兴建线路地铁1号线
南昌地铁1号线将穿越半个红谷滩,1号线的起点站为双港大道站,位于双港东大街以南、铁路老昌北支线;第二站为北一环站,位于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侧规划道路下。之后是:长江路站,位于长江路与丰和北大道交叉口、珠江路站,位于珠江

路与丰和北大道交叉口、庐山南大道站,位于卫东大道与庐山南大道交叉口、绿茵路站(卫东大道与绿茵路交叉口)、卫东大道站,位于卫东大道与会展路交叉口、丰和大道站,位于丰和中大道与红谷滩中央商务区东西主轴线交会处,秋水广场站,位于赣江中大道西侧、世纪广场下,然后穿江进入老城区。
地铁2号线
南昌地铁2号线线路走向为:望城、高速客运西站、站前北大道、红谷南大道、丰和大道、凤凰一路、阳明路、、八一大道、洛阳路、南昌火车站、顺外路、上海路、广州路、罗家镇,一期线路全长约41.6公里,共设车站34座。
待建线路地铁3号线
南昌地铁3号线走向为:瑶湖北、民丰路、丹霞路、青山路、八一大道、叠山路、象山路、象山南路、绳金塔街、十字街、京山北路、迎宾大道、莲塘;
地铁4号线
南昌地铁4号线走向为:高速客运西站、站前北大道、朝阳洲南、抚生路、洪城路、洪都大道、南京东路、上海路、国威路、火炬大道;
地铁5号线
南昌地铁5号线走向为:下罗地区、长堎大道、学府大道、红谷南大道、学府大道、朝阳大道、江铃西路、高新大道,线路全长约34.2公里,共设车站19座,平均站距1.42公里。该线路串联了长堎、朝阳、城南、城东、瑶湖等六大外围片区,连接产业园区中心和大学园区中心,对引导外围片区和城镇组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铁2号线二期延伸段
地铁1号线二期延伸段
地铁3号线二期延伸段三线延伸段站点还不能透露。
全部线路由1、2、3号线一期组成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第二阶段为2020年之后至远景年逐步建成全线网,4号线、5号线、1号线二期、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形成完整的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线网规划的总体目标。
时速、发车地铁最快时速80公里/小时
工程设计线路通过能力不小于30对/小时,高峰行车间隔2分钟,平峰行车间隔4分钟。
地铁施工过程中,中心区以内地下区间施工方案大多数采用盾构法施工,以外能够开挖就采用明挖法;地下车站施工方案主要是明挖法和盖挖法,大多数地下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目前,正在施工的车站区域:珠江路、滨江大道、南昌火车西站、青山湖片区区域。
民生24小时施工 居民仍可安心生活

工地是实行24小时施工,高峰时期同时有一二十台机器在现场施工。这样是否会影响附近居民生活作息?对此,施工单位解释,他们将对施工污染、噪音等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在施工安排上,“白天安排钻机等影响大一些的机器施工,晚上则是打混凝土等低噪音的活儿,保证将噪音分贝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数值内。
在地下20米施工,盾构机日掘三至五米
盾构机为地下20米掘进工作,施工将不会对市民有任何影响,隧道掘进以三至五m/天。
1号线一期工程总长约28公里,建设共分5个标段,每个标段将会有2至3台盾构机作业,每台盾构机每天在地下能够掘进3至5米,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
尽管南昌地铁建设采取盾构施工法,但还是会有部分地面施工,将会给居民出行造成短时影响,尤其是地铁站口的施工基本都是采用明挖法。
交通

虽然市级机关者因交通问题搬到红谷滩已有七、八年,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说到南昌的市中心,首先想到的还是老城区。由于老城区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以至于目前车辆限牌上路也只针对这边,即使如此,一到上下班高峰,在老城区这一段,交通堵塞依然十分严重。
从由昌东向昌西的车流可以看出,居住在城东的人越来越多。往城东的道路有阳明路、北京路、解放路和富大有堤,建成的下穿火车站的洛阳路隧道。地铁一号线,也是从城东开始。
除此之外,老城区的空气,老城区的噪音,老城区的大型与高层建筑容积率、老城区的人口密度,无论哪一条,都是在集聚加重。
现代城市发展经验向我们有力地证明,“用城市交通来引导城市建设”这条发展之路更具合理性、科学性。首先从发展前景上来看,如果用城市建设来引导城市交通,势必造成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发展,主要功能区、人流过度集中在大饼的中央,城市交通设施根本跟不上城市建设步伐,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如果用城市交通来引导城市建设的话,城市建设可根据交通网络布局来实现组团式发展,各个组团内部功能完善,有效分流人流,城市畅通无阻。随着城市交通堵塞现象的严重性日益加剧,当前,南昌市民也已严重感受到了交通堵塞带来的不便。

首先,南昌的机动车辆在逐年增加,到2007年底,南昌的机动车保有量是26万辆,交通设施的修建又诱发大量新的交通需求。此外,各路口转向、信号控制之间缺乏协调,车辆频繁启停,道路的利用效率并不高。过街地道口设置在路面或非机动车道上,一般宽度也比较大,限制了交叉口的拓宽,易造成“交通堵塞”。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南昌城区人口较集中,加剧了交通压力。
其次,位于南昌市区的阳明路、象山路,抚河路等道路利用率不高,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第三,目前,交通阻塞现象不时发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就没有延续性。地铁建

设未完善期间,更应建立公交专用道路。
珠江站施工区位于丰和北大道上,闽江路至珠江路交叉口。施工场地占用丰和北大道珠江路至闽江路段的所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全封闭施工。车站将采用有支护结构的明挖顺筑法施工,施工工期约为2年左右。由于施工区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较小,可充分利用凤凰北大道和赣江北大道的双向4车道,将原丰和北大道的车流引导绕行至凤凰北大道和赣江北大道上,利用锦江路、闽江路、濠江路、香江路、凤凰北大道和赣江北大道进行疏解,可保证施工影响区域的交通顺畅。
多条公交线路有调整:根据市交管局日前发布的《通告》,目前,丰和北大道施工期间,公交209路、232路、304路(N)改走丰和大道——闽江路——凤凰北大道往返运行。公交210路、227路、245路、504路、506路改走丰和北大道——锦江路——凤凰北大道——闽江路——丰和北大道往返运行。其它社会车辆改走锦江路——香江路——濠江路进入凤凰北大道通行。目前,丰和北大道的闽江路口(不含)到濠江路口(不含),都开始交通管制。
南昌的交通大流量给城市道路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地铁可以有效的缓解和疏导减少地面的大面积交通拥堵和滞留,也能让广大市民,少开一天车。
地铁车身车型确定南昌地铁各条线路将统一采用钢轮钢轨制式的B型车,车身长近二十米,最大宽度为2.8米,高度3.5米,每站点相距1至1.5公里,最高时速设计为80公里。规划中将1号线的车辆按照6节车厢编组,每节车厢可乘载245人,整列车可乘载1440人,单项载面将有3到4.5万人。
在车身颜色和外形设计上,将会融合南昌本土文化元素,在颜色上,前面的造型上都会有一些南昌本地的特色。颜色可能就会偏向于红色,包括整体,我们公司定为的主色调是橙红色。
该线路的控制中心现定在1、2号线昌北换乘站——世贸路站,对全线的运行车辆、车站、区间等进行集中指挥、调度、监督和协调。
地铁,公交一卡通地铁1号线贯通后,将实行无人售检票,今后南昌市民走进地铁站,只需自行走到自动售票机前买票,经过自动闸机检票,就可以候车上车了,实行“一卡通”制度。这种类似现在公交IC卡的卡片,用途将更广,届时市民手持‘南昌一卡通’,就可以完成南昌所有的地铁不同线路、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的换乘。
地铁过江隧道对河床的影响南昌地铁建设的特点,一是水多,要穿越很多水系,二是沙多,这都是非常需要注重的地方,经过论证,发现赣江河床断面水位为5米,水下是沙层和岩石层,而施工用的盾构机就埋在岩石层中、水底以下10米左右,因此,隧道施工对河床不会产生影响。
内四湖、外四湖、赣江、抚河……与其他城市相比,南昌大河大湖比较多,地铁施工难度比地质条件好的城市要大,如地表水较浅,需要防渗,但目前这方面技术非常成熟,完全能够解决问题。同时,地铁隧道深埋在地下20米左右,湖泊对地铁施工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跨江施工的影响会有一些。
地铁为防施工坍塌事故设自动报警监控网,南昌的土质相对上海要好些,更硬,但地下水丰富,这是南昌建地铁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虑到地下水的问题,包括计算开挖后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程度,需要建的墙体保护,用水泥建保护墙,挖一定米数就要一定要建一个起支撑作用的支护,水、土压力下基坑正常才不会出现多大的变形等。为了防止水、土压力过大导致基坑倒塌事故出现,基坑里设置监控点,一旦实测值和原本计算的不一致时,监控网络就会自动报警。
车资地铁公司的盈利模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除我国香港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通常采取政府补贴来弥补亏损。南昌市政府也在地铁建设期和运营初期给予适当补贴,长远来看主要借鉴香港地铁运作模式,允许地铁公司通过合法途径对地铁沿线进行地产开发和房产经营,并授予地铁经济的特许经营权,使南昌的地铁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
南昌地铁1、2号线运营后,地铁车站内将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付费区内需要购票后进入乘坐地铁,行人则可通过非付费区后直接过街,地铁车站的设计兼顾了人行过街通道的功能,目前正在与规划部门进行最后论证。
地铁票价以听证会形式确定,采用区间段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