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湾台东县的长滨乡,是一座位于公路旁的巨大岩石山巖,高约380公尺,面海之峭壁上有数十个被海水冲蚀而成的洞穴。根据考古发掘的报告,该遗址的年代在距今约3万年至5千5百年之间,为台湾旧石器时代之长滨文化的代表。目前被中华民国内政部列为国家一级古迹。
台湾史前文化的发展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及铁器时代,延亘了至少1万5000年。这些史前文化分布在全台各地,散布在一千多个不同环境的遗址中。其中,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长滨文化,是迄今在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其文化特征为使用打制砍砸器,未使用陶器。而第一个挖掘到这个文化的遗址,正是八仙洞遗址。
八仙洞位于台东县长滨乡三间村一座面海的集块岩峭壁上,有自然形成的十数个海蚀洞穴。1968年至1970年之间,任教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的宋文薰,带领一个考古队在八仙洞若干的洞穴中,做过五次考古发掘。发掘结果不但找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而且在洞穴堆积的底层发现非常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经命名为「长滨文化」。
除了八仙洞外,还有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遗址,比如说台东县东河乡的小马洞穴遗址。此外,恒春半岛最南端的鹅銮鼻第二遗址、龙坑遗址,也发现与长滨文化相近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长滨文化是迄今在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是一个以渔猎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洞穴及岩荫,不知农耕,不会制陶,以敲击的方式制作石器。长滨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约3万年以上,一直到5000多年前才逐渐消失。
左镇人是最早在台湾出现的人类,其化石发现於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活动的时间经测定後,大约是距今约2万到3万年前。长滨文化器物的制造者与使用者可能是与「左镇人」同时期的人类。「长滨文化在台湾东海岸一直持续到距今5000年前後忽然消失,而且与以後普遍发现於台湾全岛的各史前文化层之间,找不到可以连系的关系,也就是说,本岛的新石器时代,乃至金属器时代的文化,并不是从长滨文化逐步演变发展出来的
八仙洞遗址出土的器物
八仙洞遗址遗物出自潮音、海雷、乾元及昆仑等海蚀洞穴底层,出土器物以石器为主,属砾石工业砍伐器传统,以石英、石英岩、玉髓、燧石与铁石英等制成的小型刮削器、刀形器等为主,石器类型以石片器占多数。此外,考古学家也发现各类形的小型尖器和骨针、骨尖器、骨鱼钩等日常工具与渔猎工具。同时并发现了火塘、鱼骨等生活遗留物。
从这些器物来推断,住在该遗址的人类,是将天然的石头打破,之後使用碎掉之石片的锋利边缘,用来担任切肉、割鱼、刮掉兽皮上的脂肪、砍树及削木头等工作。他们也会把动物的骨头削尖磨利,作成鱼叉与钓钩来捕鱼,或者用动物骨头做的针缝衣服。
在洞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之上,经过一段长时间无人居住的空白地层之後,新石器时代晚期则开始拥有农业技术。它们不但使用精致磨制的石器和红陶器,同时也选择了这些洞穴作为他们的居所,而在洞穴里留下一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