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战斗英雄河北省魏县大庄村人,1918年生。家境贫寒,从小随父亲劳动,没有上过学、读过书,长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受尽磨难和欺侮,对旧社会痛恨欲绝。抗战爆发后,张礼决心报效祖国,寻机参加革命。1942年参军,任八路军路南支队战士。路南支队改编为冀南军区26团,他任二营四连六班班长。不久,升任副排长。

张礼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所带第六班是全连的尖刀班,每逢战斗,总是冲锋在前。这与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1943年,在魏县辛庄村南,与伪军杨法贤部交战时,冲锋号一响,张礼一马当先,只身冲进敌阵地,俘虏伪军4名,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5枝。1945年,在北皋村战斗中,他冲锋陷阵与敌肉搏,刺伤伪军两名,缴获步枪3枝。同年6月,八路军发起成(安)临(漳)安(阳)战役。解放成安城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攻城。战斗打响,他和战友们竖起云梯,架在城墙,奋不顾身攀登。攀至城墙垛口时,伪军居高临下,拼命顽抗,枪林弹雨里,许多攻城勇士被击中,从梯上坠落,不死即伤。千钧一发之际,张礼虽身负两处枪伤,仍强忍剧痛,携枪跃上城墙,大喝一声,扑向守敌。两名伪军被刺死,其余见势不妙,纷纷逃窜。张礼夺得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枝,手榴弹1箱。解放成安后的庆功会上,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随着成(安)临(漳)安(阳)战役的深入,战斗益发激烈。抗战胜利前夕,在魏县八区(回隆镇一带)西南的都村战斗中,张礼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7岁。牺牲前两天,战斗动员誓师大会上,张礼鼓励全排战士说:“同志们,我们参加八路军,是为了民族求解放、为了人民谋幸福,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们人人都有了饭吃,有了衣穿。那时,就永远不受压迫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就是牺牲流血也是光荣的!”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员(1925-)

理论物理学家。天津人。194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1956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数理科学副博士。曾工作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研究所;1963年于丹麦哥本哈根理论物理所做研究;1980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研究。现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本科生高等量子力学,研究生量子力学前沿问题研究教师。曾任物理系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从事理论粒子物理及量子力学。在电子系统中正电子的定矿局和湮灭问题的研究,高能质子碰撞,介子形状的量子色动力学修正,双深信光子过程的QCD修正,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做出成果。代表论文有:《关于正电子在多电子系统中的定态和湮灭问题》、《问候语两体碰撞的共振态模型》、《关于高能质子、质子碰撞》。

专著:

《低能光核过程》

《近代物理学新进展》

《量子力学前沿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