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亭位于雪窦山东南麓登山入口处,离溪口约5华里。以前,是登雪窦山必经之路。l055年,即宋至和二年,雪窦寺和尚在此建亭,称“雪窦山亭”。后亭子几经废兴,于l335年,即元朝开国第一年,重建“入山亭”。明万历年间,更名为“雪窦禅关亭”,意思是把守雪窦寺东边关卡的亭子,后定名“入山亭”。1934年,杜月笙为取悦蒋介石,主动出资拆建亭子。1941年4月,入山亭被侵华日军一把火烧毁。1945年冬,杜月笙再次出资建造,迄今完好。
明朝诗人宋琰来到入山亭,绕亭子转了一圈,当即吟诵一首七绝:“一亭西入梵王家,百折千盘路转赊;山乌似知来客意,数声啼上石楠花。”言简意赅,写出了“入山亭”的地理环境、地形险要和地物景色,世称一绝。
对“入山亭”影响较大的,除了蒋氏父子外,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有一天到溪口,带着随从攀登高山,前往雪窦寺观光,走到“入山亭”,累得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亭子里,开口问随从:“这叫什么亭?”随从抬头朝亭子四面东看西瞧,不见有字,回道:“无名亭。”唐伯虎说:“无名亭?怎么是没有名称的亭子?”随从说:“是啊,如此漂亮的亭子,没有名称,犹如漂亮的姑娘没配上得体的服饰,缺少灵气,干脆你给它题个名,不枉到此一游!”唐伯虎此次悄悄离苏州、抵杭州、至明州散心解闷,一路上没留半点墨水,沿途也没惊动亲朋好友、各级官宦。听了随从要他题词,摇头说:“江南名士济济,不必弄文墨出丑了。”
那随从听了唐伯虎的话冷笑道:“方今天下。何人及大人笔墨功夫?今不显露身手,谁知你来此一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留下笔墨,流芳百世呀!”
唐伯虎擦着双手:“也好,你去找笔墨来。”随从走出几米外,朝四周看,只见丛林满目,青藤高挂,野鸟盘旋,杳无人烟,到哪里找笔墨呢?正在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之时,看见有个卖炭人,肩挑木炭,从岭上下来。那随从眼睛一亮,心中窃喜,连忙走上前去,讨得一块木炭,回到唐伯虎跟前说:“这荒山野岭,无法找到笔墨,我讨了块木炭,大人,你看能不能用它代墨?”说着,将一块大木炭递给唐伯虎。唐伯虎生气:“孺子,我还没听说以炭代笔,能写出好字,你想作弄我吗?”随从说:“如果你用木炭写出的字比别人用笔写的还漂亮.岂不更说明你才气过人,书法功夫之深吗?”唐伯虎一听,拿起木炭,写下“入山亭”三字。写毕,将留下的半截木炭还给卖炭人。卖炭人看了唐伯虎写的字,笑着挑起担子走了。他将木炭挑到溪口,边卖炭边宣扬唐伯虎用木炭代笔写字。溪口有个绅士听说。连忙赶到入山亭,见亭上果然写着“入山亭”三字。他一面命人将唐伯虎写的字刻在亭子上,一面赶到雪窦寺找唐伯虎,哪知唐伯虎顺山道经余姚、过杭州、回苏州去了。后因时光流逝,唐伯虎的手迹随着风雨沧桑而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