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雪窦寺前伏龙桥与关山桥间。1184年(宋淳熙十一年)雪窦寺方丈足庵挖田凿池,次年告成。池深8尺,宽南北430尺,东西215尺,并在西南面筑堤、置闸、造桥、建亭,使二涧之水汇流其中,宽纳而缓出。视水涨落启闭闸门,保持千丈飞瀑壮观。南宋诗人张良臣名之为“锦镜池”。清邬访《锦镜池》诗:“一镜平磨古寺前,石纹如锦水连天。笑他香寺裙衩女,也傍清流整翠钿。”后多次淤塞变田。清代后,无闸无桥。50年代后,池成稻田。1986年,国家拨款重建,挖土三尺,池面约积200平方米,砌堪筑路300米,并修复了在其上端的关山桥,重建了桥上的青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