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亭概况琴亭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南部,莲花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73.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常住人口6.06万人。辖金城、永安等2个居委会,西门、南门、北门、西边、莲花、花塘、寨里、白马、斜田、幸福、白岭、凫村、杨枧、曙光、金家、六模、下梅洲、望山等18个行政村。319国道、吉(安)莲(花)公路过境。是莲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煤炭、铁矿、瓷土、竹木、水力和冶金材料等资源,以及玉壶山自然风景区、官厅遗址、宾兴馆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 “十·五”期间琴亭镇围绕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计启动了二十八个工业建设项目,累计投资4.8亿元,为琴亭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强实的基础。尤其是2005年,是琴亭镇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7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两千万元大关。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个好”乡镇党委”、“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萍乡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萍乡市财政增长十佳乡镇”、“萍乡市工业十强乡镇”、“萍乡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 江西省魅力乡镇二十强”等荣誉。
行政代码[邮编]337100
[代码]360321101:~005金城居委会 ~006永安居委会 ~200西门村 ~201南门村 ~202北门村 ~203西边村 ~204莲花村 ~205花塘村~206寨里村 ~207白马村 ~208斜田村 ~209幸福村 ~210白岭村 ~211凫村村 ~212杨枧村 ~213曙光村 ~214金家村 ~215六模村 ~216下梅洲村 ~217望山村[1]
历史沿革琴亭镇
卫星地图因唐朝名相姚崇布衣时曾操琴于莲花轿上而得名。1913年置琴亭镇,1956年更名莲花镇,1958年更名琴水公社,1968年并入花塘公社,1970年析置琴水镇,1983年复置琴亭镇。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西门、北门、南门、西边4个行政村和城东、城西、城南、城北4个居委会。2001年琴水、花塘2乡撤销并入。
附1:琴水乡[Qinshui]位于莲花县东南部,319国道、吉(安)莲(花)公路过境。境内有玉壶山公园。1958年置琴水公社,1961年置镇,1968年并入花塘公社,1970年复置琴水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35.6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盆望、下梅洲、金家、彭兴、望山、车头、六模、黄家洲、杨三、杨二、杨一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琴亭,距县城1千米。2001年7月9日,撤销琴水乡,划归琴亭镇(赣民字[2001]338号批复)。
附2:花塘乡[Huatan]位于莲花县南部。319国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1958年置花塘公社,1984年改乡。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花塘、上田、中田、太伍、白岭、王下、斜田、白马、花田、老寨里、新寨里、莲花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新村,距县城2千米。2001年7月9日,撤销花塘乡,划归琴亭镇(赣民字[2001]338号批复)[1]。
经济建设
琴亭一景2001年以来,琴亭镇按照“抓发展、重实干、争先进、创一流”总体要求,高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旗帜,大力弘扬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莲花一枝枪精神,坚持抓工促农、抓城带乡、工农互动、城乡互补,积极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产业兴镇战略,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大对企业、园区、社区、基地、农村服务力度,推进全民创业进程,规划建设了御景湾移民新村、明珠移民新村两个环境好、设施全、规格高的移民安置区,发展壮大了永特合金集团、森美农林、宏科特种合金、实慧科技、仕鑫鞋业等一批骨干企业,成功引进了宝海锌业、恒茂森农等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初步形成了特种材料、建筑材料、电子元件、制衣制鞋、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亿元,工业生产总产值5.76亿元,完成财政收31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13元。
工业发展
琴亭一景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的琴亭,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十六大以来,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该镇围绕“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兴工强镇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全镇的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2001年琴亭、琴水、花塘合并以来,琴亭工业经济呈跨越式发展。累计投资6亿元,开发兴建了琴亭工业园(琴亭电子工业园和琴亭科技工业园)、琴亭商贸城、二环西路、金城大道等一大批工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强化了招商引资措施,落实项目建设服务机制,使投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更是一个不平凡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扣“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主题,围绕争创全市“十强”乡镇目标,按照“抓发展、重实干、争先进、创一流”总体要求,积极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产业兴镇战略,初步形成了初步形成了建筑材料、特种材料、电子元件、制衣制鞋、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了永特合金集团、实慧科技、仕鑫鞋业等一批骨干企业,新上了宝海锌业、恒茂森农等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结构全面改善。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2003年1.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6.6亿元,增长366.67%;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1.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7638亿元,增长360.55%;财政收入由2003年571.6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108万元,增长543.74%;招商引资由2003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亿元,,翻了30倍;出口创汇由2003年的200万美元到2007年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净增2200万美元。通过大力发展产品技术含量高、污染小、附加值大的新型项目,工业结构的总体格局不断优化,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兴工业如特种材料、电子信息等工业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琴亭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发展
琴亭一景2001年来,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形成了以观光型农业、菜篮子型农业、农民自主创业型农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发展了香樟、韭菜、红叶石楠、优质稻、无公害蔬菜、葡萄、蛋鸡、生猪、莲籽、药材、花卉等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生产能力,2003年至2008年琴亭镇共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对全镇灌溉千亩以上引水渠道和两座小二型水库进行了维修改造和除险加固。并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扎实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打造了花田、杨枧、寨里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建立沼气池,应用生态能源。累计投入资金480万元,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规划建设了御景湾移民新村和明珠移民小区,形成了目前全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扶贫移民安置点。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进,农村面貌逐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13元。
社会事业
琴亭一景2003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琴亭镇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环境保护、科教卫生、工青妇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得了“全省第二届文明村镇”,“全省创文明城市先进乡镇”、“全省农业发展百强乡镇”、“全省先进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百佳民主法治社区”、“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全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市政府系统政务督查工作进单位”、“全市标兵基层武装部”、“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刑释解教先进集体”、“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妇联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十佳民主法治社区”等荣誉[2]。
和谐稳定
琴亭镇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在全镇广泛开展了“社区邻里守望”、“村组十户联防”、“矛盾纠纷一站五关”调处机制,建立了专职巡逻队,配备了村级维稳信息员,进一步健全了“群防群治”六支队伍,不断强化基层综治队伍建设,并积极向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通过设立“一个窗口”(镇党政班子解难答疑服务窗口);构筑“一个平台”(群众诉求中心);建立“一个体系”(构建镇村共抓民调工作网络);建立“一套制度”(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周报表制度)全力打造“四个一”工程,实现了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社会稳定,促进五个文明建设。2003年2008年,琴亭镇矛盾纠纷上交率大幅下降,调处率100%。维护了社会稳定,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民生工程
琴亭镇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开展了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扶贫移民安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租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小额贴息贷款、就业和再就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一系列关注民生,惠及民众的民生工程,规划建设了御景湾移民新村、明珠移民新村两个扶贫移民安置区,安置移民户380户,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2007年,该镇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0万元;城市低保金173万元;农村困难大病救助金24万元,发放各种定补和抚恤金30万元;五保金15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办理医保业务上2万余人次,报销医保金数180万余元;帮助解决就业余5049人,跨省劳务输出7390人,就业安置率达100%;城镇职业培训人数1320人;发放小额贷款金650万元,养老保险参保金额14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金额23万元。
文化教育
琴亭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教学水平,该镇不断增加科教投入,采取“以师管师、以校治校”的方针,将5小学划归为琴亭中心小学辖管,并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琴亭中学,整合全镇师资,全面改善了中小学教学条件,促进了科教事业的全面发展。
医疗卫生
琴亭镇为提高乡镇医院的运营质量,增加医疗服务功能,降低医疗收费水平,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目标,建设了琴亭镇医院,并在各村设立了村级医疗服务室,使卫生医疗网络延伸至全镇各个角落,让该镇村(居)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标准化村级医疗网络进一步完善,整合社会资源重建的琴亭医院已正常运转。
计划生育
琴亭镇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成立了个体私营企业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治计生协会,建立了溶“奖励、优待、帮扶、保障、救助”为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和流出人口“三关三制”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建立了部门联动协作计生工作责任制,落实镇村计生工作两级联动责任制,强化计生宣传和环孕检管理;按照一类计生服所的标准,投资20余万元加强了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配置了红外线治疗仪、显微镜等现代先进仪器,村级服务场所都设有妇检、B超室,设立了避孕药具自取箱。2007年,全镇四术及时率达92%以上,环孕检率95%;流动人口查证验证率95%,育龄妇女签订合同100%,出生人口性别比105:100。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文明城市
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琴亭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以志在必夺的决心、只争朝夕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通过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民间自愿者的作用,开创了建设文明城市的新局面。2003年至2008年,共投入220万元实施了小街小巷绿化、亮化、净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居委会、文明楼院、文明小区等活动,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志愿劝导者队伍,举办了“争创文明县城,争当文明市民”万人签名活动,保证了小街小巷环境卫生与安全,城市环境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被评为“2006-2007年度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村镇”,为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区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