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概况升坊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南郊,东接永新县龙田乡,南邻西靠神泉乡,北连琴亭镇,距县城6公里,是莲花民营科技工业园所在地。全镇总面积50.7平方公里,下辖升坊、云溪、江口、石江、沙屋、花园、浯一、浯二、泰岭等9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54个自然村。截止到2008年总人口165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80人。耕地面积1044公顷,其中水田868公顷。
境内交通便利,319国道自北向南横穿镇境腹部,镇村级交通要道全部水泥硬化,总里程达49.9公里。通讯便利,程控话网覆盖85%的农户。农网改造全部完成,电力供应充裕。农业以花卉苗木、优质稻、蚕桑、瓜果蔬菜四大产业为主,林地面积3232.93公顷,品种以杉、松、油茶为主,果园面积174.08公顷,品种以柑桔为主,森林覆盖率58.6%,工业以针车、防水材料、建材为主,全镇共有企业32家,年产值18000万元左右。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328万元,引进台湾客商投资5000万元兴办光宇针车(江西)有限公司落户该镇,由省委宣传部挂点升坊创建的小康文明示范村已初具规模,引进湖南老板投资1200万元在石江兴建的农业高效示范基地-----桂花与红叶石楠基地种植面积已达300亩。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985
男
7242
女
6743
家庭户户数
3357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384
家庭户男
6784
家庭户女
6600
0-14岁(总)
3534
0-14岁男
1865
0-14岁女
1669
15-64岁(总)
9454
15-64岁男
4940
15-64岁女
4514
65岁及以上(总)
997
65岁及以上男
437
65岁及以上女
56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860
沿革1948年置升坊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并入花塘公社,1972年析置升坊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7年,面积50.7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升坊、花园、泰岭、石江、浯一、浯二、沙屋、江口、阁塘、麻石、云溪11个行政村。1999年撤乡设镇。[3]
经济建设“十一五”期间,升坊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全民创业进程,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特种材料、建材、制衣制鞋、塑胶、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了光宇针车厂、立航鞋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综合实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实现4681万元,财政收入实现516万元。
2008年,该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构建和谐平安升坊”这一主题,坚持抓工促农、工农互动、城乡互补,积极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农业富镇战略,加大对园区、企业、农民服务力度,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产业化经营、民生工程、城镇建设有新的突破。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52万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7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任务5000万元以上,积极扶持旋窑水泥厂投产,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工业项目和农业项目各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
工业以针车、防水材料、建材为主,全镇共有企业32家,规模企业光宇针车(江西)有限公司已全面投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6家,即:森鸿鞋业、建坤鞋机厂、威宏鞋业有限公司、湘赣矿业有限公司、恒强塑胶厂、立航鞋业[1]。
社会事务该镇镇政府把做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作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2009年的任务。该镇政府现有职工60人,中学58人,小学114人,卫生院4人,共计236人。2009年参加城镇职工医保236人,参保率100%[2]。
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了5个自然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并根据各试点村的区位、资源等不同条件有重点地编制了产业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确立了各试点村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力求达到一村一品。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展开。农村“五改”(改房、改路、改水、改厕、改栏)及“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四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覆盖面扩大到各自然村,2007年以来全镇共有14176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4%,缴纳参合资金212640元;投资28万元扩建的敬老院老年公寓已投入使用。
革命历史升坊乡人民在新民主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坚贞不屈投身 革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933年5月间,国民党反动派63师师长陈不中,在九度冲被萧克、蔡会文同志率领的红八军打得大败而逃。第二天清晨陈光中卷土重来,对浯塘进行血腥的屠杀,一早晨就杀害108人,制造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浯塘惨案”。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全改变了“干死蛤蟆饿死虫”的穷苦面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