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锦江镇位于余江县西北部,宋端拱元年(988)至1962年,历为安仁、余江县治。原名兴安镇,清改锦江镇。距今县城30公里,西连余干县,北靠万年县,是余江县两个重要城镇之一,也是县内锦北片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以及农贸交易集散地,进入了鹰潭市政府颁布的最新《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锦江镇总面积72.72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地势起伏,最高点为云盖峰,海拔317米;南部多为平原,占全镇面积的60%。信江绕镇而过,全镇构有大小水库37座。锦江交通便利,信江终年通航,上溯鹰潭、上铙,下行波阳、九江;206国道斜贯镇区,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
锦江镇辖东北、塔前、立新、中心、先锋、东风6个居委会和流源、联盟、九亭、东泉、团黄、高峰、团湖、光荣、洲和、民主、前进、黄壁等18个村委会,122个自然村;全镇人口4.6万,其中农村人中3.3万。
农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蔬菜、甘蔗、黄、红麻,目前已形成商品蔬菜种值基地;镇畜牧业着重为生猪、耕牛、渔业捕捞及养殖;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品种主要有沙金、耐火土、瓷土、石灰石、铁矿等;乡镇企业有微型元件、光学仪器、汽车配件、猪鬃竹木制品、食品等厂。省冶金地质勘探5队驻境内。这里文风久著、人杰地灵,是柳宗元、朱熹、杨万里、邹韬奋等历代文豪吟诗赞美的地方,名胜古迹更有孔庙槐荫等8景和清建哥特式天主教堂。
锦江镇名人辈出,


锦江通讯便捷,程控电话遍及全镇,实现了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联网漫游;镇区基础设施良好,建有35千伏变电站和日供水能力6000吨的自来水厂,这一切都为锦江发展经济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锦江镇于04年建成的微型原件工业园是江西最大的微型元件生产基地,全国三大微型元件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形成了以微型原件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地方经济。

荣誉:
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0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02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
2003年被列为" 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示范镇"、"全国示范镇"
2004年"全国最大的微型元件生产基地"
江西省上高县锦江镇锦江镇位于上高县县城西郊,国土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钟家渡、新华、凌江、六口、大塘、五里、斜口、石湖、董丰、锦河、锦南、团结、朱桥13个行政村和观音阁、万寿宫两个居委会,全镇总户数6721户,总人口28567人。320国道与建设中的武吉高速公路在锦江境内交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锦江镇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高岭土、瓷土、河沙、水泥白岩、硫铁矿、绿辉岩等,尤以石灰石为全县之冠,品质极为优良。全镇耕地面积30950亩。农产品主要有优质水稻、甘蔗、花生、西瓜、油菜籽、商品、蔬菜、生猪、家禽、中药材、蚕桑、葡萄、有核珍珠等。全镇共有林地面积38445亩,森林覆盖率达24%,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2653亩。全镇养殖水面面积4000亩,其中池塘1639亩。这些都为锦江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锦江镇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主线,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做活农业经济,通过对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激活了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生产步入正常,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化工、化纤、建材、汽运等行业为主的支柱企业群,为全镇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财源基础。2005年世界最大的鞋革加工企业宝成国际集团上高裕盛公司落户镇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将有力促进该镇经济的发展。通过强攻工业战略的逐步实施,工业企业税收成为全镇财政的主要支撑,使农业减负措施完全到位,各项惠农政策能够顺利推行,财政支持农村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经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获得了较快的增长。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30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46元,进入了全省百强乡镇行列。
近年以来,锦江镇树立和坚持大开放意识,把招商引资当作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严格落实招商责任,招商任务到人,目标考核到位,优质服务客商。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投资环境,着力打造“和谐环境,诚信锦江”。全体干部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客商当好领航员、宣传员、联络员、办事员、保卫员,诚心诚意帮客商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锦江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加速与“长珠闽”对接互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并依托地处城郊,紧靠县科技工业园,裕盛公司和320国道,武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的优势,以工业项目、外资项目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的项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截止目前,全镇引进企业28家,其中培育了上福化纤有限公司、宏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银利隆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年实现税收超百万元的客商企业。
在促进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的攻坚时期,全镇深入开展了“干部双带,全民创业”活动,擂响了全民创业的战鼓,充分调动了各类创业者的积极性。全镇党员干部不仅成为全民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强化了自己的创业意识,带头创业。镇政府大力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活动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和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人文环境,并帮助创业者搞好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资询和辅导等,降低了创业成本。为推动干部“双带”,鼓励全民创业,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使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锦江镇着力做大做强了锦江综合大市场、竹木加工市场、废品收购市场、耕牛仔猪交易市场、汽车修理市场五大市场,大力整合320国道沿线锦南、五里等工业小区,为个体私营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发展民营企业214家,个体工商户1017户。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达265万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锦江镇一直把“三农”问题当作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立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4年以来,锦江镇通过全面推行税费改革和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持续升温。粮食种植面积达26965亩。为了进一步让农民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一村一品发展道路,不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养产业效益。现已形成了以石湖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的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旺发葡萄园为龙头的千亩优质葡萄基地;以锦南、锦河、石湖为主的万亩绿色稻米基地;以新华、大塘、南瓜庄为主的三个万头生猪畜牧小区。农业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锦江镇积极争取支农项目,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风险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十五”期间,全镇共投入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00多万元。
城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建设这个载体。为了进一步搞活城镇经济、商贸经济,锦江镇按照“一江两岸”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快了河南老城区的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全面实施了团结路的开发建设,搞好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使其成为商贾云集,批零兼营的商贸街和居民区;二是全面推进戏院路、刘家桥路的建设,拓宽了城区面积,增强城市吸纳功能,提升城市人气指数;三是进一步扶持四大专业市场,继续搞活锦江综合大市场,加紧构筑商贸流通的载体和平台,形成以场纳市、以市兴场的良好格局。以人气旺盛促成物流商流的繁盛,做优商业经济,打造全县的物流商流和信息中心。
美丽富饶的锦江镇,是上高农民摄影的发源地。早在八十年代初,只有24人的农民摄影小组在这里宣告成立,如今发展到136人,创作作品12000幅。其中有三幅作品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荣获金、银、铜等奖项,并已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级艺术馆展出收藏。1996年9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锦江农民摄影艺术作品展”,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七十多家新闻媒体对此先后作了宣传报道。农民摄影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影响、推动了全镇农村文化建设。祠堂、宗庙改头换面,变成了村民读书、文体活动的场所。2005年,石湖村罗家文化大院受到中宣部、文化部表彰,锦江镇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