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文名称: Tray of Junyao Kiln

年代: 宋

规格: 口径27.4厘米 底径18.5厘米 高6.8厘米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质地类型: 瓷器

尘封千年的秘密

有不少考古新发现纯属机缘,这件瓷盘便是一例。1978年,几位正在平整土地的农民无意间发现地下70厘米处有一个土坑,恰巧距此不远即是裴李岗文化石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地,于是一个被掩埋了近千年的宝藏被揭开了。同时揭开的,还有几个世纪前的生活场景:两个烙饼子的铁鏊,四个盛饭的瓷碗,还有两个盛菜的瓷盘。发现文物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困惑:这显然是一套家庭炊食具,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家庭把不可一日或缺的日常用具掩埋地下了呢?为什么过后没有人来取呢?

这件瓷盘本身便是一本无字的史书,它厚厚的质料与乳浊状的天蓝釉,既有沉重的历史感,又富有神秘的气息。底足露出的赭色胎骨和五个乳突状支烧痕更透出沧桑与古朴。其胎釉、造型,都是钧瓷的典型风格。

钧瓷的神韵

钧窑在明代被列入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宋代文献中未见记载。传世的钧瓷中有一部分刻有宋代皇宫奉华殿的名字,因此有人认为钧窑在宋代已是为宫廷服务的名窑了。经过几十年来的工作,人们知道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神垕镇,其影响则遍及河南、河北、山西诸地,从而形成了一个钧窑系。

钧瓷的最显著特点是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产生"窑变"现象。即釉料在1250℃-1270℃的高温下熔化而交融,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瑰丽色彩来,如海棠红、玫瑰紫等,呈现姹紫嫣红的气象。而且钧瓷的青釉也与汝瓷等其他窑系不同,即青中泛红,色泽深浅不一,或天蓝,或天青,或月白,极有内涵,耐人品味。石固出土的这一瓷盘就是钧釉青瓷的代表作品,它同时还蕴含着一个已尘封千年而至今无人知晓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