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 )。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 ,收集自魏 、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 , 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 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图书信息书 名: 三希堂法帖
作者:李翰文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807599265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0元
内容简介上古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后世经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依次演进,至隋唐,书法大盛,篆隶楷草行风行于世。王羲之、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俯、米芾等书法方家各擅其长,引领着各种书体的发展,使书艺创作更加辉煌。
沿至清朝,满族的书艺亦达到极盛,清帝皆长于书画。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帝更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藏历代书法珍品。
《三希堂》原名“温室”,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殉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图书目录册一
荐季直表
快雪时晴帖
行穰帖
中秋帖
送梨帖
新埭帖
保母帖
伯远帖
异趣帖
张翰帖
倪宽赞
自书告身
江外帖
论书帖
蒙诏帖
韭花帖
夏热帖
土母帖
同年帖
与端明侍读书
敕蔡行
千字文
道服赞
与君谟帖
得报帖
新记帖
与大姐帖
与杜长官帖
与彦猷帖
……
册二
册三
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