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弄窑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考古队员们在福建省的最北边——浦城县偏僻的下洋村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里,发现了黑衣陶。

考古队员发现了许多圆形、方形的灰坑。“灰坑其实就是垃圾堆,古人的生活垃圾。古人类基本上都是挖坑填埋垃圾的。”考古队员解释说,“这些灰坑表示这里是古人类的生活区。”

龙窑建在山坡中下部,顺着山势往上延伸,长六七米。经过考古队员的清理,很清晰地看到窑炉的火膛和火道。窑底土质呈青灰色,像是人们在烧完东西后留下的一层灰的颜色。

“龙窑的特点是窑室温度上升快下降也快,能烧出还原焰。而且龙窑产量高、节省成本。”考古队员说:“我们发现的这座窑群,长条形窑叠压在椭圆形窑上方,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叠压和打破关系,说明龙窑是由圆形、椭圆形窑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年代相距应该在几十年之间,但都在3500年左右。”

这是中国最早的龙窑,为探索南方窑业技术的发展、龙窑的起源、原始瓷产地提供学术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