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乘见道以前的七种修行位。又名七方便,或七加行。指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谓(大正44·789b):“声闻乘或分为二,谓贤与圣。见谛道前调心离过名之为贤;见道已上证理成德说以为圣。(中略)见道以前修七方便名方便道。五停心观、总别念处、暖等四心是七方便。”

此七种修行阶位之内容,略如下列:

(1)五停心位:这是修五停心观的阶位。五停心观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差别观和数息观的五种观。停为止、住义,修此五种观法,能止住五过。不净观,是从观身不净而停止贪欲;慈悲观,是从观一切众生为父母而停止嗔恚;因缘观,是从观因缘性理而停止愚痴;界差别观,是从观五蕴、十八界等而停止我见;数息观,是从观出入息而停止散乱。但此五种观法中,不净观与数息观最为重要。由于修五停心观,心得到静止,进而要锻炼观慧,故须修四念住。

(2)别相念住:是对身、受、心、法的四法,别观为不净、苦、无常、无我,以之对治常、乐、我、净的四颠倒。

(3)总相念住:是总观身、受、心、法,而其所以称为念住,乃使心念止住于对境之位。观慧渐次成熟,开始修四谛观,名四善根。

(4)暖:为接近无漏圣火的前兆,故从喻立名。

(5)顶:为位在暖位之退与忍位之进的两际,恰在山顶,故名。

(6)忍:为认知四谛最为殊胜之谓,以忍以上为不退位。

(7)世第一法:为有漏法中最胜的善根之谓,此位只有一刹那的时间,随即进入见道,生无漏智。

此中,前三者又名三贤或外凡,后四者又名四善根或内凡,三贤为顺解脱分,即顺益解脱(涅槃)的资粮;四善根为顺决择分,即顺益决择(无漏胜慧)的善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