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调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多调性

polytonality

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指两个以上不同调

性的同时结合。两个调性的结合一般称双调性。多调性

(包括双调性)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一种新的调性类型,

是传统调性的一种特殊变体。它的每一个调性层次大都

建立在传统调性的基础上,或具有传统调性的某些特点,

如自然调式或明确的中心音等。但它又是调性思维复合

化的表现,产生复杂的和声效果。重叠的调性之间关系

愈远,则音响愈尖锐。由于多调性是源自传统而又打破

传统的一种特殊手法,为一些现代作曲家所喜用。

多调性的渊源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的奥加农的平行

四度或五度的声部进行,具有相距四度或五度的两个调

的重叠作用。在18世纪的复调音乐中,四度或五度的完

全模仿,也带有各声部调性重叠的作用。B.巴托克在1908

年写的《十四首小曲》中的第1首,是现代多调性音乐中

最早的作品之一。下例为该曲的开始部,上方声部为E大

调,下方声部为C弗里吉亚调式,形成双调性:

其他应用多调性手法的作家有:I.F.斯特拉文斯基、

M.拉韦尔、С.С.普罗科菲耶夫、P.欣德米特、K.希曼诺

夫斯基、D.米约等人。其中法国作曲家米约由于广泛应

用各种多调性手法而最为著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