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称:Polarization Effect
概念纲纳·缪达尔(Karl Gunnar Myrdal)认为梯度发展中同时起作用的有3种效应,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
纲纳·缪达尔认为极化效应是指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发达地区越富,则落后地区越穷,造成了两极分化。也就是,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的极化,然后形成地理上的极化,从而获得各种集聚经济,即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从而加速其增长速度和扩大其吸引范围。
形成原因
①经济发达的高梯度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巨大优势,如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越的生产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和集中的消费市场,再加上技术进步、工业布局指向性的变化(由原材料指向转变为消费区指向或技术指向),更进一步突出了发达地区的优势;
②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③乘数效应进一步促使生产分布的极化。由于产业集聚,势必要求一些为它服务的生产性及非生产性服务业在该地区相应发展,这就引起了该地区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增长又推动了服务行业的加速发展。这种乘数效应一轮又一轮地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两极分化。
与扩展效应、回程效应的相互关系极化效应的对偶效应是扩展效应。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极化效应的作用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散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削弱低梯度地区,促使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在区域全局的发展过程中,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能从中获得的发展机会归根到底取决于“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在该地区综合作用的大小。一般认 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区域间的极化效应、回程效应远远大于扩展效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化效应、回程效应趋于下降,扩展效应则迅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