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澜(1885~1960)
松江县叶榭乡人。出生于贫苦农民之家。14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去日本勤工俭学,就读于东京英语专科学校。毕业成绩优良,为以后从事英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回国后先后在广西梧州中学、江苏无锡中学、上海浦东中学和民立中学任教。民国元年(1912年),与学者胡敦复、吴在渊、朱得晚、胡刚复、曹惠群等成立立达学社。同年在南车站路创办大同学院,平海澜任教务长并教授英文、外国史等课程。学院初创时经费困难,平海澜等教师慨然将兼职收入贴补学院,使学院得以勉强维持。
民国5年,平海澜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兼《英文杂志》主编。业余编写《英汉模范字典》,出版后深受欢迎。民国11年,平海澜在蓬莱路独力创办海澜英文专门学校,聘请邹韬奋、林汉达、林语堂等名家任教,还聘请外籍教师、归国华侨教英语会话,率先教授国际音标。民国19年海澜英专停办,并入大同大学,平海澜为大同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学部主任。
平海澜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早在日本留学时他曾登门拜访孙中山,并提出普及英语振兴中华的主张,得到孙中山的肯定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日伪以高官相聘,他不屈于威胁利诱,保持了民族气节。
平海澜一生致力于大学、中学教育事业,对英语教学尤有特殊贡献。除主编《英汉模范字典》外,还著有《英语语法规范》、《科学观之英文法》、《英语文法》、《高级英语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