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可分三类:①真性脾囊肿:其内衬以内皮细胞,系先天性囊肿。②假性脾囊肿: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多数由于外伤脾内血肿、梗死或脓肿吸收所致,多见,占脾囊肿的80%左右。③脾包虫囊肿:常与肝或肺包虫囊肿同时存在,多见于牧区。
[临床表现]
多不引起症状,但囊肿较大时可表现为腹痛和腹部包块。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
脾实质内显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缘清晰,囊壁光滑,后壁后方出现增强效应。
2.CT表现:
①平扫时可见脾内有水样密度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境界清楚,有时可多发,囊壁有时有钙化。
②先天性囊肿壁很薄,外形规则,假性囊肿囊壁可稍厚,稍不规则。
③脾包虫囊肿往往使脾增大,囊腔内容物虽也为液体,然CT值较前两种囊肿稍高,可能有钙化,也可见到有内囊分离脱落漂浮于囊内呈飘带状阴影,同时也可能见到子囊存在。
④增强扫描后在先天性囊肿及假性囊肿本身不增强,有包虫性囊肿也不增强,但当有脱落的内囊及子囊存在时,则有囊壁增强现象。
[鉴别诊断]
需与脾脓肿、脾结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