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教授男,1954年9月生,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91年归国博士(MD,PhD),山东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教学名师,生物医药工程专业创始人,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发育生物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发育机制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山东省医学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新技术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国现代普通外科学进展》杂志副总编,国内6家核心期刊特约编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等职。曾任首届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教学院长等职。
1987年在日本国立冈山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超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双相电子重合的单分子标记技术,从超微水平上对HSV-FcR及其诱导的HAD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1989年完成博士课题,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在人类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与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中,首次报告了新型HHV感染可导致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表达状态紊乱,发育、分化异常,并可诱发人类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依据;在成体干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的研究中,经定位标记和动物病理模型的构建,获得了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各种成体组织干细胞均来自骨髓的科学依据,并通过动物治疗模型的研究,为糖尿病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首次报告了经精制纯化的低分子免疫活性多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并首次构建了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科委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多项。目前的研究方向涉及发育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发育免疫学和免疫基因组学等多个领域。在广泛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免疫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肿瘤学、发育免疫学、干细胞生物学以及膜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医学课程。1998年以来为全院各专业制定了通专并重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主持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重大教改项目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山东大学第二届“十大教学名师”称号。2005年在生物科学专业建立了免疫生物学专业方向。目前已指导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共35人,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在编教材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