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62年11月生,男,河南开封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

学习经历:

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获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外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7月-1987年5月在甘肃省委党校任教;

1987年6月-1999年10月在河南大学政治系任教;

1999年11月-2002年3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2002年4月-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

研究方向:

现代西方哲学、现象学、中西哲学比较。

教学课程:

1、本科生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

2、研究生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现象学专题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专题研究、古希腊哲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

发表成果:

专 著:

1、《重建经验世界——胡塞尔晚期思想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译 著:

1、《经验与判断》(合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年。

2、《生活世界现象学》(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3、《笛卡尔式的沉思》,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论 文:

1、《“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简析胡塞尔的前谓词经验理论》,《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

3、《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世界哲学》2003年年第1期。

4、《重建"自然的形而上学"——试论现象学的自然观》,《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5、《胡塞尔逻辑谱系学初探》,《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3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6、《欧洲文化危机的根源:胡塞尔晚期思想中的一个哲学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7、《经验世界的建构——卡尔纳普与胡塞尔的建构体系的比较研究》,《哲学研究》1999年第9期。

研究课题:

1、胡塞尔逻辑谱系学研究,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经费3.5万元。

2、《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的翻译,中山大学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项目,经费1.0万元。

3、胡塞尔先验自我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0.5万元。

获奖记录:

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