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位于欧洲西部。面积24.4100万平方公里。人口5706.5万(1988)。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首都伦敦。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此外还有570万天主教徒,150万穆斯林,40万犹太教徒和2万佛教徒。穆斯林皆为外籍移民及其后裔,取得英国国籍者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5%。分布在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贝德福德、利物浦、考文垂、诺丁汉、普雷斯顿、利兹、累斯特、格拉斯哥、约克夏等大都市区。其中以巴基斯坦人(35万)、孟加拉人(8万)居多,其次是来自印度、印尼、塞浦路斯、土耳其、马来西亚及阿拉伯、北非地区的穆斯林移民。
20世纪初,伊斯兰教随首批来自印巴次大陆和也门的穆斯林移民传入英国。50年代以来,不断有外籍穆斯林劳工迁移英国。自60年代后期,英国出自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加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伊斯兰教愈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英国穆斯林大多重视同其母体的联系,依然保留其原有的宗教传统。绝大多数属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少数遵循什叶派的贾法尔学派或伊斯玛仪派传统。主要组织有:联合王国暨爱尔兰穆斯林组织、联合王国伊斯兰宜教会、英国伊斯兰全国教育委员会、英国伊斯兰基金会等。伊斯兰教在英国尚未取得与基督教同等的地位,但穆斯林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少数派社会群体。他们在政治上大多倾向于工党。1989年英国穆斯林首先发起抗议拉什迪的《撒且诗篇》的出版,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少数阿拉伯和印度原籍的穆斯林商人比较富裕。大部分穆斯林多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工作,失业者很多。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深受英国教育界、学术界的重视。英国是最早研究伊斯兰教的欧洲国家之一,有一支相当强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队伍,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和通俗知识读物,牛津、剑桥、伦敦、爱丁堡等著名大学皆开设伊斯兰教课程,培养各级学位的研究生。全国约有1300多座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设施。70年代在沙特阿拉伯等国资助下建造的英国伦敦伊斯兰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之一。在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累斯特、格拉斯哥、考文垂、诺丁汉等地也有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中心。它们同遍及各地的基督教建筑形成强烈反差,使人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魅力和影响。此外,英国穆斯林还开办了10余所经文学校和穆斯林中学,高等院校有伊斯兰研究学院、阿维森纳学院。英文、阿拉伯文《古兰经》及其他伊斯兰教出版物数目众多,极为发达。报刊、广播、电视节目中亦时常有关于中东和伊斯兰教的内容。欧洲伊斯兰教理事会、世界穆斯林少数派委员会的总部都设在伦敦。英国穆斯林与欧洲各国穆斯林及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伊斯兰大会均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