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情报服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医学情报服务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专业性医学活动,以提高医药卫生水平为目的,通

过收集、整理和传播,及时将新的、先进的、适合本国

国情的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最新情报和资料有对比、有分

析、有建议地提供给医药卫生(及相关学科)人员。医

学情报是针对某特定问题以及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

群体用户的“新”的知识,并需刻不容缓地予以传递,具

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紧迫性。相对地说,管理人员主要

需要战略性情报(即宏观、综合、发展动向的情报,为

解决全局、整体、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所需),以制订

规划及决策。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主要需要战术性情

报(即微观、专题的情报,为解决局部、具体问题所需),

以促进诊疗技术和方法。当然,管理人员(包括领导人)

也需要了解一些战术情报,第一线技术人员也需知道战

略情报。

现代医学门类繁多,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迅速增长。

从事医学临床和科研的人员在深入钻研本学科(专业)

的同时,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相关学科(专业)

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即使对本学科(专业)

的情报信息也需花费大量时间去搜集、积累。据统计这

部分时间大约占整个科研时间的20~30%(甚至50%)。

而医学情报服务能为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人员传递知

识,促进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

避免重复和走弯路,因此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

高科研和管理的效率。医学情报本身就是财富,医学情

报服务又能促使其创造财富(赢得时间、救治生命,科

技进步等)。所以医学情报服务是科研从开始到结束的

整个全过程所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情报服务的方法 有主动服务及被动服务。主

动服务指医学情报人员将收集情报过程中发现的课题或

问题分析整理,主动向有关领导等管理人员或科技人员

提供。它为科研的发展规划、方向、途径和措施、布局

及选题起到尖兵、耳目和参谋作用。被动服务则是根据

用户提出的课题及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提供经研

究分析的结果,可起到咨询的作用。

医学情报服务的基本环节是医学情报的收集、整理

和传播,前二者为基础,但经过传播才能发挥效益。①

收集。通过个人交流,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科研鉴定

会,公开及内部出版的书籍、刊物、报纸以及声像文献

等,将各资料及时地收集积累,以供研究,检索和利用并

可随时提出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可能也

没有必要做包罗万象的收集。因此必须注意针对性、方

向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经济性;②整理。对收集到的

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

应弄清某项问题的国际、国内及本地区三个水平,明□

其间差距,根据本国本地区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如哪些

课题应该上马(普遍开展或有限开展)。这就要求对问

题既有深度的认识又有广泛的了解,既要了解其历史发

展也要掌握现状及最新情况。若经分析认为国际、国内

的一些研究有借鉴意义,便可直接译出或推荐供有关人

员参考(这些资料多属战术性的);③传播。经收集、整

理所得的医学情报应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提供

给医学(及相关学科)管理人员及科技第一线工作人员。

传播方式有口头、文字、声像(录音、录像、幻灯、电

影等)数种。从速度和灵活性来说,以口头方式为最,既

可向某个人直接汇报交谈,又可在不同范围内报告;声

像方式最生动;文字报道传播面广、易于储存、检索,可

多年利用。情报出版物与学术书刊相比,一般说来更注

重趋向、进展及动态;具及时性、紧迫性等特点,但不

及一般学术书刊内容成熟和定型。

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电讯与网络技术、缩微、

复印、声像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情报服务过程之中。

借助计算机资料库的文献检索可以迅速全面地查得所需

文献题录及摘要;计算机翻译及计算机排版印刷;电传、

复印以及声像等等,使情报的收集、整理、传递的时间

都大大缩短。国外医学文献目前已有多种中心资料库可

供利用,中国国内文献尚缺乏完整的资料库。利用现代

化通讯设备(如电话线路、光纤、微波等)可以在全世

界各地装置终端设备(微型计算机或电动打字机)与中

心资料库联机,这样在终端便可适时地进行文献检索,做

到人机对话,根据检得的文献是否合乎要求,可即时修

正提问,这便是网络技术。一处编制的资料库,多处可

以资源共享。随着微计算机的普及,各单位可根据医学

情报服务的需要输入程序编制所需的资料库,如某专业

研究人员的资料库、世界优良医疗设备资料库、临床与

科研成果资料库或某专题中文文献资料库等,这样便能

及时检出针对某问题的资料。编制的软件也能复制,供

其他单位、地区应用,做到资源共享。自动化的办公设

备,电动中、英、日文打字机。编辑、排版、打印、复

印、装订系列化,也是极为有效的手段。激光光盘存储

的资料更为密集,每个9cm盘可存储50万页文献;也可用

于检索并可供检索复印。总之,情报手段的现代化,使

医学情报服务更迅速地朝着医学情报的广、快、精、准

要求前进。

医学情报研究 包括两方面:①医学情报工作方法

的研究,属情报学研究范畴,研究医学情报的工作方法,

理论和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医学情报服务,欧美的情报

研究多指此。②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或称医学情报调研,

即通过参加会议,研读资料,掌握本地区内外某一学科或

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验、动向及成果,进行纵

观综述,并进一步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结合国内(或

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找出差距,提出看法、意见和措施,

使本国(或本地区)尽快赶上或越过世界(或国内其他地

区)的先进水平。不但要提供一些具体情报,更重要的

是对这些情报进行总结、判断、对比、分析研究,以提

供战略、战术情报。其大致步骤为:选题、调查、分析

研究,写出调研报告(综述、述评、进展、展望、预测、

总结等)。这是保证医学科研和管理质量的不可缺少的

工作。

医学情报机构 广义上说,情报与图书馆是一体,

不可分割。医学情报服务的好坏与医学图书馆建立、管

理的优劣息息相关。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入藏书籍,

虽有其专业特殊性,但与普通图书馆的建立、科学管理、

咨询服务有共同性。

各国的医学情报服务情况不同。或由医学图书馆司

理无专门的医学情报机构:如美国由国立医学图书馆、

地区的中心医学图书馆及各医学院图书馆;澳大利亚由

国家图书馆进行医学情报服务。或设有单独机构:如德

国设有科隆德意志医学文献情报研究所、比勒菲德社会

医学和公共卫生文献情报所;日本有国际医学情报中心、

日本医学情报系统开发中心、日本医药情报中心(侧重

药物期刊文摘)。但这些机构的工作都属于医学图书馆

+计算机化+网络或做些文摘工作的这一范畴,也就是

说做计算机检索和咨询的工作,属于现代化医学图书馆

的工作。或有专门的医学情报机构:如苏联设有全苏医

学及医疗技术情报研究所,医学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

及高等院校、州的医学情报部门。中国在北京设有中国

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各省、市、地区也设有医

学情报所(站),或独立存在,或附设于地区医学科学

院;医院、研究所也多设有情报室,专司医学情报服务

工作。各处的医学图书馆(室)或为独立机构,或附设

于医学情报所(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