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方宗熙(1912—1985) 又名方少青。福建云霄人。生物学家。193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学士学位,留校任生物系助教。1937年夏回原籍云霄中学任生物学教师。1938年初,赴印尼苏门答腊巨港中学任生物学教师兼教务主任,后因日军侵占南洋,避居巨港山区经营菜园。1946年初赴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师兼图书馆主任,并参加胡愈之组织的民盟马来亚支部的创建工作。1947年秋,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研究人类遗传学,1949年底获博士学位。1950年6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研究工作。1951年2月回国,在国家出版总署任编审,同年7月调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编辑室任主任,先后编辑出版了《自然》《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等教科书,并与周建人、叶笃庄合译了《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家养下的变异》等书。1953年,应山东大学副校长童第周之邀,到山东大学生物系任教授。1958年10月,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济南后,留在青岛筹建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 1959年3月山东海洋学院建立后,曾先后任该院海洋生物遗传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及副院长。此外,还被选为全国第三、五、六届人大代表;曾任政协山东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全国侨联委员、民盟省委常委、山东省侨联副主席、青岛市侨联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山东海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并兼任《遗传》杂志主编、《海洋学报》副主编、《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编委会副主任等。 先后出版了《生物学引论》《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生命的进化》《拉马克学说》、《细胞遗传学》等著作,还撰写了《古猿怎样变成人》《生命发展的辩证法》《遗传与育种》《生命进行曲》《遗传工程浅说》 《生物基础知识》等科普读物。其科研成果主要有:1海带常规育种和有关遗传研究,培育出“海青一、二、三号”海带新品种,并推广了海带常规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2海带单倍体遗传研究,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单海一号”新品种; 3对海带杂种优势的研究获得成功,培育出高产、高碘、抗病性强的杂交种——“单杂10号”;4对裙带菜、紫菜的遗传研究;5与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合作进行了应用植物微核技术检测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在全国建立了检测环境污染的遗传学方法。他还撰写了数十篇海洋生物方面的论文,并多次赴美国、加拿大、 日本、 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1985年7月6日病逝于青岛。

方宗熙教授是一位遗传学专家,又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达尔文主义基础>>等中学教科书4种,撰写<<普通遗传学>>等大学教科书和参考书7种,翻译<<物种起源>>等世界名著,撰写<<古猿怎样变成人>>。<<米丘林学说>>、<<达尓文学说>>、<<生物进化>>、<<生命进行曲>>、<<遗传工程浅说>>、<<遗传工程>>、<<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等科普图书,是一位勤奋工作、热爱祖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知名的科普作家。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有两大特色:一是可读性比较强,比较通俗易懂,读来既觉得有趣,也富思想内涵,读者可通过具体事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叙述脉络清楚,很有条理,许多作品用了同一个模式,即每章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标题下又分一、二、三、四……每个小节末尾都有一个小结,全书结尾还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叫人看了清清楚楚,也容易记住一些什么。从50年代起他写了上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和文章,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指导科普写作的文章,如<<科学性是科普的命根子>>.<<实事求是地写好科普作品>>和<<编写科普读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等,他认为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科学家应为他们的成长尽一份力量。他计划一年为青少年写出一本科普读物,他生前总是努力实现自己的心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