磔的意思、解释、读音:磔
拼音:zhé,
笔划:15
部首:石
五笔输入法:dqas
基本解释:
磔
zhé
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
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
笔画数:15;
部首:石;
笔顺编号:132513541521234
详细解释:
磔
zhé
【动】
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dismember〗
磔,辜也。——《说文》。从桀,石声。刳鸡胸、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故从桀
磔,张也。——《广雅》
旁磔。——《礼记·月令》。注:“攘也。”
祭风曰磔。——《尔雅》。李注:“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
〖季春之月〗九门磔攘。——《礼记·月令》。孙希旦集解:“磔,磔裂牲体也。”
又如:磔禳(磔攘。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磔鸡(旧历正月初一杀鸡挂门外以除不祥)。又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分裂人体
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荀子》。注:“车裂也。”
又如:磔裂(车裂人体;分割,割裂)。还指五代时始置的一种凌迟酷刑,俗称“剐刑”
李嗣源遣使部送潞州叛将杨立等到阙,并磔于市。——《旧五代史》
又如:磔诛(凌迟处死);磔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磔
zhé
【名】
汉字书法之一,右下方的捺笔〖right-fallingstroke(inChinesecharacters)〗
刮视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书耳。——《阅微草堂笔记》
磔
zhé
【象】
鸟鸣声,同“吱吱”
磔磔云霄间。——宋·苏轼《石钟山记》
相关词语:
支磔、诛磔、磔卓、磔锉、磔砾、磔砉、磔格、磔诛、磔磔、磔杀、磔刑、磔尸、磔攘、磔暴、磔裂、磔鸡、磔索、张磔、磔禳、韗磔、一磔手、枭磔、碎磔、鞭磔、波磔、撦磔、寸磔、钝磔、分磔、戈磔、槁磔、格磔、辜磔、钩辀格磔、刳磔、枯磔、马毛猬磔、马毛蝟磔、旁磔、破磔、披磔、攘磔
1. 五代 时始置的凌迟极刑。即割肉离骨,断肢体,然后割断咽喉。俗称剐刑。
2.比喻极大的痛苦。
http://baike.baidu.com/view/46380.htm
“磔”字本来不是用于人的。古代在祭祀的时候,杀牲以祭神,就是把祭的牲肢解。肢解牺牲,就叫“磔”。后来变成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就是分尸,也解释作车裂,又解释作寸磔。有一部书叫《六部成语》,书中说:磔刑是“碎磔之刑也,俗名剐罪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清代六部成语词典》解释“磔罪凌迟”大意说:凌迟之刑,始于五代。正式刑名,见于辽代。行刑方法,各代不同。具体做法是:在法场立一根大木柱,绑缚犯人,刽子手用法刀,一片一片地剔受刑人的肉,先手足,次胸腹,后枭(xiāo)首。也有一寸一寸地将肉割尽,然后割生殖器,取出内脏,肢解尸体,剁碎骨头。有的受刑人肉被割尽,还未断气,心仍在跳动,甚至于还有视觉和听觉。凌迟用刀割,有8刀、16刀、32刀、64刀、128刀,甚至于有3600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