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南泉乡南泉乡是沁县西南35公里独处一隅的山区乡镇。处于屯留县、沁源县、沁县三角地带。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7亩,退耕还林达96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7%,全乡12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410人,834户。气候条件独特,海拔1001.5—1471.5米,平均气温9.5℃,年降水量5329毫米,日照时数25027小时,无霜期162天。属典型的山区小乡镇。主要产业有:种植玉米、大豆、沁州黄小米、脱毒马铃薯和新型养殖项目香菇为主。现有黄牛3000头,羊存栏5000只,猪存栏750头,土鸡15000只。新发展的梅花鹿已建成两个基地,投资100万元,现梅花鹿存栏60头。2005年主要发展肉牛育肥和肉兔养殖,现已建成肉兔养殖厂一个,存栏达1000只,肉牛育肥厂一个。
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南泉乡蓝天绿水、山清水秀、坡多地广,加之森林覆盖面大,所以空气清新,水土无污染,生态优良,形成了独特的南泉小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即使在冬天也是一派绿色,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生态的自我优化、天高气爽、风景优美、姿容丰满。南泉是人们避暑消夏的理想去处、旅游胜地,适宜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庄园,也具备开发国家森林公园的必备条件。只是限于资金缺乏,项目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鸭子漫天飞,财富尽流无着落。
南泉人是“富裕”的。我们拥有最宝贵的物态资源,南泉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生态优势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性条件。玉米是南泉的主要农业产品,户产高达两万斤,可以充足地支持酒、淀粉、饲料加工业、开发绿色食品。南泉的农业肥料大部分是农家肥,充分保证了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物,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沁州黄小米、大豆还有野菜等各种蔬菜食品供不应求,深受好评。林业在南泉的发展也有诸多优势,南泉的气候条件适应树木生长,大山里的松树、野菜、药材取之不尽,木材、天然食品原料应有尽有,目前乡里引导开发的庭院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效益喜人,受益的农民气象更新,倍感欣慰。畜牧业的发展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森林和植被的广阔,水源的充足为畜牧发展提供了可靠条件。“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呼吸的是经过两万多亩森林过滤了的新鲜空气。”反映了南泉乡优质丰富的水和牧草资源,它们为畜牧业的便利推波助澜。南泉乡牛肥马壮,羊和鸡等肉制品加工业前景良好,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2、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南泉乡南泉乡系革命老区,抗曰战争时期,区政府曾驻扎在我方。1960年成立南泉乡,文革时为南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南泉乡。2000年,乡镇撤并,原梨树坪乡东部十个行政村划归南泉乡,现辖有2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4667人。
南泉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422
男
7008
女
6414
家庭户户数
348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359
家庭户男
6951
家庭户女
6408
0-14岁(总)
3666
0-14岁男
1992
0-14岁女
1674
15-64岁(总)
8595
15-64岁男
4385
15-64岁女
4210
65岁及以上(总)
1161
65岁及以上男
631
65岁及以上女
53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779
南泉乡下辖村
南泉村
钗里村
周家地村
下贾庄村
西窑村
东贾庄村
西贾庄村
瓦窑沟村
窨子沟村
品泉沟村
小山门村
小峪村
南上寨村
茹越口村
教场村
观口前村
清凉庄村
箭杆村
土巷村
麻峪村
窝卜沟村
书堂崖村
榆东沟村
杏子坪村
梨树坪村
东楼固村
石栈村
南泉乡地处应县城西南,距县城20公里,版图面积100 .5平方公里.南与繁峙县山区接搛,东北与南河种镇眦邻,西与下马峪乡相连,境内有山,有川,也有滩,既有终年气候凉爽的避暑胜地,又有稳产高产的肥田沃土,还有宜芪,宜林,宜草的辽阔坡地,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为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南泉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全乡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三项指标创历史:全产粮食总产17139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上到7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6元。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四大特色农业基地(玉米制种,小辣椒种植,西瓜种植,黄芪产业)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以同朔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业发展势头强劲,年实现产值400万元,为国家创税近300万元,全乡人民的居住环境和膳食结构得以较大改观。
乡境内有南环公路横穿东西,与应广线相接,是直达朔州的捷径,应梨公路纵贯南北,是走出山门的要道,也是应县的南出口通道。两条主要干线在该乡境内全长30公里,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长70公里,成天有四辆大型客车定时往返县城与各村。交通十分便利。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有线天线交汇,国际国内贯通的现代化立体交叉信息网,对外联系非常方便。各类商品服务网点星罗棋布。农副产品集散地点缀其间,极大地方便了全乡群众。文化教育欣欣向荣,经过两年来的艰苦努力,全乡中小学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小戏为群众带来了喜闻乐同的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旅游资源底蕴丰厚,开发远景可观。历史文化遗址王十万洞遗址恢复重建闻名遐迩的龙王观,即将开发恢复的六郎城,将成为应县南山脚下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