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不喜释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文欧阳文忠公①不喜释氏②。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颍上常夷甫处士,以行义为士大夫所推,近臣屡荐之。朝廷命之官,不起。欧阳公晚治第于颍,而思颍之心日切,力请,处士乃赴京,为天章阁待制。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②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故称释氏。③天章阁待制:天章阁,皇室藏书机构。待制,官职名。4 贱:鄙贱。5 伏:同“服”,佩服。

文化常识说“士”。“士”本指成年男子。《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士林”即知识界。“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

译文欧阳修不喜欢佛教,谈佛教的读书人,欧阳修必定板着脸看对方,而欧阳修给年幼的儿子起名为“和尚”,有人问:“你既然不喜欢佛教,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欧阳修说:“因为鄙践佛教,像现在用牛驴的名字为小儿子命名。”提问的人大笑,而且佩服他的辩解。颖上县的常夷甫处士,凭借品行道义被士大夫所推崇,皇上身边的大臣多次奏荐他。朝廷任命他做官,被推辞。欧阳修晚年在颖上县建造府第,而对颖的思念越来越急切,竭力请常夷甫做官,常处士这才来到京城,官至天章阁待制。

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聪明而又风趣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