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
区域概况坪坝镇位于湖北省京山县东北部,地处京山、安陆、随州三县市的交界处,镇政府驻坪坝,辖坪坝街1个居委会以及罗兴、东川、杉庙、朱岭、东岳、程畈、香山、双榨、平桥、团山、喻家城、洞冲、晏家湾、芦林、六台、九里、唐庙、丁家畈等18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24户,总人口25105人,其中男性13094人,女性12011人,劳动力14561人。版图面积87平方千米,水面3000亩。
经济状况2007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2.2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完成32%,实现利税95.2万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8600万元,粮食总产量11560吨,油料3000吨,年出栏生猪2.65万头,出栏肉羊2.1万只,出笼家禽20.51万只,产成渔800吨,产板栗80吨。产银杏10吨。财政收入150.57万元。存贷款余额40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29元。
基础设施坪坝镇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发展步伐较快。全镇18个村已完成通村公路15公里;移动和联通的通信网络覆盖全镇,固定电话完成了增容扩建,实现了程控电话“通通村”;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纤传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2400人,老师157人,镇中学被授予荆门市“示范学校”;全镇有卫生院1个,卫生室20个,医务人员98人;镇内有“35”变电站一座,1800千伏主电压器1台,供电能力为18000千瓦/时,能满足全镇的工农业生产;有日产500吨的自来水厂1座,可供集镇6000人的生活、生产用水。
境内资源坪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板栗、油桐、银杏是坪坝的“三宝”,尤以板栗最为盛名。年产板栗160万斤,油桐30万斤,银杏2万斤。
坪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勘测,境内蕴藏丰富的铜、铁、钨、重晶石等十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重晶石可连续开采100年,储量1.2亿吨。鸡公山茶场生产的“浮山茶”芬香四溢,名闻遐迩,畅销湖南、安徽、山西、河南等地。“仙人寺”、“仙景寨”山涧的矿泉水,汩汩流淌,源源不绝,极具开发价值。
坪坝白酒被誉为京山的“茅台酒”,畅销京山和周边的县市,成为坪坝的品牌和招牌。
坪坝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年产优质稻11000吨,年产坪坝白酒500吨,年产优质油菜3000吨,年产优质棉500吨,年产优质苎麻400吨,年出栏肉羊2.1万只,肥猪2.65万头,出笼家禽20万只。
开发项目(一)年产1000吨瓶装白酒生产线项目
1、项目背景:坪坝白酒被誉为京山的“茅台酒”,产品供不应求。2007年,仅仅满足和停滞在散装的水平,根据各销售网点和市场了解,急需新上瓶装酒生产线。
2、市场预测:坪坝白酒,作为地方名牌,销售一直看好,因不便于携带,不便于进入物流管理,产品一直在周边市、县低水平徘徊,新上线后,可直接进入超市和各大中城市,年销量在1500吨以上。
3、建设规模和条件:基建工程四套,占地800平方米,需投资50万元,生产设备投资60万元,化验包装设备90万元,公司拥有土地900余平方米,白酒生产线1条。
(二)坪坝镇老街旅游开发项目
坪坝镇地处京山县东北部,是荆门、随州、孝感三市的交汇点,省道京安公路贯穿全境,连接绿林鸳鸯溪、钟祥黄仙洞、大洪山旅游区的坪客公路穿境而过,随岳公路擦境而过。苏家垅文化、孔子晒书台、坪坝老街、下安寺、寺冲山泉等各种名胜古迹更显示出坪坝文化历史的悠久与厚重;坪坝集镇基础设施齐备,文化、教育、卫生、电力、通讯、交通、供水等设施布局合理、综合功能齐全。老街还保留明、清古建筑180多栋,面积达5400余平方米。居住200多户人家,共600多人口。
1、坪坝老街的历史沿革
坪坝自古有“小汉口”之称,是商埠,坪坝地处漳河中游,水宽且深,过去河里可行船,经常有人放竹排、木排到下游,依靠河道运送物资,直达汉口。下游的云梦的船民率先开发了这一黄金水道,以木船逆水而上,来收购坪坝的土特产,并为坪坝带来“洋货”。于是,这里的商品极为丰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市。随后,坪坝之名广为流传。
坪坝的历史渊源,年经久远,风雨沧桑。据1981年版《京山县地名志苏家垅文化遗址》载:宋代在安陆发现了两个楚曾侯钟,证明了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辖区,很可能是楚鄫侯铭文记载的鄫国都城“西阳”所在地。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大封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鄫国属侯爵(二等国)。不久,楚国灭随,此地属楚。孔子周游列国时,行至楚国途中,在漳河边翻车晒书,今坪坝的翻本潭、晒书台、夫子庙等地已载入史册。
老街青瓦灰墙、阁楼飞檐、旁斗贯彻的窨子屋,按井字型排列,随断续保存的约有0.8公里的鹅卵石路和石板码头而蜿蜒迥深、高低错落。在这形若网织、状似迷宫的老街中,竟完好地保存着明清的寺院、古庙、墟场、钱庄、会馆、作坊、店铺、客栈,茶楼、学堂等遗址。光绪、民国时的门匾、楹联、石雕、石刻、题字等清晰可见,尤其是那二十余座图案精美、雕工精致、风格各异的绘画,更是美轮美奂,令人叹绝。
古色古香,雕龙画凤,装饰花样,讲究排场的宅楼商铺多为两进两层或三进二层。一般配有箱房、中堂、主室、杂房十几间。主人皆为豪族显贵。其中有明、清遗老、进士、举人、秀才、有国民党元老、将军、土匪、也有地下党员、革命英雄人物住过。由此可见当时的富贵之风。
2、坪坝老街的旅游开发价值
根据湖北省政府“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十一五”期间,正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培植新的支柱产业,开辟荆门此端旅游经济带,强镇富民的黄金时期。为此,该镇抓住机遇,加快开发,努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特色品牌。该镇将坪坝古镇融入大洪山风景区,坪坝老街位于大洪山旅游线路坪一客线的起点,从汉十高速、随岳高速下线到鸳鸯溪、黄金洞,坪坝是最近的线路,作为一个景点进行开发。
一是坪坝古镇文物颇多,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以坪坝镇老街为中轴的古街道,古城墙、古建筑别具特色,成为发展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坪坝古街长约0.8公里,街道两边房屋全由石条或木板砌成,背靠护城河,街面由鹅卵石铺成,极具江南水乡古镇之风采,整个街面,古色古香,令人留连。每逢春暖花开之季,便有游人成群结队旅游观光,还有人在此留宿,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别有一番情趣。老街古建筑鳞次栉比,尤以水府庙,下安寺最为著名。下安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仍矗立在古镇中心,成为该镇标志性建筑.该寺占地2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整个建筑雕龙画栋,典雅古朴,造型别具一格,文物价值极高,已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出土的苏家垅文化,更彰显了古镇厚重的文化底蕴。若把坪坝古镇与大洪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恢复具有明代特色的建筑风貌,挖掘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坪坝镇将成为大洪山风景线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二是山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坪坝古镇位于大洪山余脉,山水相依,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距古镇3公里的香山寺(海拔580米),为境内最高峰。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曾在这里浴血奋斗过,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传说中,香山寺顶峰,曾有数位仙人居住过,留下了石椅、石桌、石床。每逢春季,引得无数游人登山揽胜,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此可以打造一个红色旅游点。另外鸡公山、仙景寨风景秀丽,是吸引游人的理想之地。坪坝古镇漳水上游2公里的郑家河水库,水面达到1.2万亩,库内有近百个岛屿,风景十分秀丽,若与郑河水库管理局联合开发,这里将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水上乐园,也是一个集娱乐、休闲、餐饮、疗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三是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极具开发价值。坪坝镇东距武汉市120公里,北与随州、安陆市毗邻,距107国道34公里,境内有243省道通过。2002年以来,随着路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坪坝镇通村公路,通组公路的路网建设已经完成,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坪安路、坪随路、坪客路、坪三路的开通,为发展坪坝旅游业大开了方便之门。
四是古镇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重庆市城口县坪坝镇城口县辖镇。1913年为坪坝乡团,1941年置坪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58.4平方公里,人口1万。省道城(口)万(源)公路过境。辖议学、五星、官田、丰华、乐园、新华、光明、聚马、红口、跃进、永安、永兴、前进、新安、瓦房15个村委会和坪坝1个居委会。企业有陶瓷、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特产茶叶、核桃、猕猴桃。养殖业以生猪、山羊为主。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有县龙洞沟煤厂、坪坝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