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词目:
处决
拼音:chǔ jué
英文:
1.to execute; to put to death
2.to handle; to deal with
定义:
指执行死刑。
封建时代规定秋天处决犯人,古有秋后处斩一说。
近义词:处斩,斩首,枪毙,击毙
基本解释1. [put to death;execute;bring one before the firing squad]∶依法依照命令执行死刑
秘密处决
2. [handle and decide;manage and settle]∶处理决断
大会休会期间,一切事项由常委会处决
详细解释1. 见“ 处决 ”。
2. 亦作“ 处决 ”。1.裁决;处置。
《魏书·崔浩传》:“ 太宗 好阴阳术数……因命 浩 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浩 综覈天人之际,举其纲纪,诸所处决,多有应验。”《新唐书·章怀太子贤传》:“俄诏监国, 贤 於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四游记·三藏历尽诸难已满》:“老僧叫退众人,密与 三藏 语曰:‘去年春月,不知何处来一女子,住在我后堂。他说是 天竺 国王之女,被风刮至此间,叫小僧送他回去……此事实难处决。’”
3. 执行死刑。
《水浒传》第一一○回:“当下监斩官将 王庆 处决了当,枭首施行,不在话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圣旨下来,秋后处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直等到去年年底,又来了一角,却是处决一名斩犯。”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五章:“‘你就要处决了。’ 赵雄 冷冷的说。”
古时候处决死刑犯一般选在午时三刻,这主要是古代的迷信观念。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