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龙广简历】姓名:朱龙广
艺名:云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9年
祖籍:陕西西安市 中共党员
擅长:舞台剧、话剧、山水写意等
好友:刘江等老艺术家
学生:李琦、田歌等
早期演出的剧目:《战斗中成长》《龙虾》《小雪人》等
在学院成功演出了《降龙伏虎》扮演赵大康(获得全国青年演员一等奖)、《最后一幕》等
【电影作品】1965年《地道战》饰高传宝(八一电影制片厂投拍)

《焦裕禄》扮演焦裕禄(文革期间被中断)
1973年《青松苓》饰方纪云(长春电影制片厂)
《盛大的节日》
《木屋》
【电视作品】1978年《猎鹰》饰方啸天(浙江电视台)
1983年《金秋》(总参政治部)
1982年《等你长大就明白》饰爸爸(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1985年《西游记》饰如来佛祖(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大墙内外》
《青松苓的人们》扮演方纪云
2000年《西安虎家》饰虎爷(英式影视公司)

2004年《武林外传》饰佟伯达(尚敬工作室)
2006年《女人心事》饰朱朋石(大唐辉煌文化发展公司)
2007年《吴承恩与西游记》饰如来佛祖(等待发布)
【导演的话剧】1962年《群猴》工程兵文工团
1963年《我们的班长》烽火文工团
1978年《今天我出嫁》烽火文工团
1978年《女当家》烽火文工团
1981年《天山深处》烽火文工团
1980年《滚滚黄河》烽火文工团
1978年《于无声处》烽火文工团
【导演的电视剧】《春风美酒》
《办年货》
1968年《生活中的戏》(江西宜春电视台)
1982年《源泉》(总参宣传部)
1984年《金秋》(工程兵政治部 与霍瑞永合作)
1985年《火与情》 (总参宣传部)
1985年《红军老工兵话当年》(工程兵两史办)
1986年《霍克传奇》(湖南金蜂音像公司)
1989年《大树底下不乘凉》(第二汽车制造厂)
1992年《狐妻》(保定有线电视台)
1993年《绽花红》(总参计划生育办公室<获全军二等奖>)
【创作的作品】1959年诗《明月当顶的时候》,(中国青年报)
1959年诗《她》,(中国青年报)
1959年《青春之花》(长安出版社)
1959年《美梦落空》(陕西日报)
1963年《班长》独幕话剧,(由工程文工团演出)
1979年《红石岩》独幕话剧,(农业学大寨时期创作)
1995年《人生风云录》(与徐国腾合作)
1999年《经典的回顾》(金秋艺术团)
【个人档案】1962年毕业于兰州艺术学院艺术系 历任军委工程兵文工团演员、队长、导演。
1980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退休后被聘为中国老龄委金秋艺术团团长。
1989年被收编入中国文联主编的《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
1992年受聘于北京电影电视学院教筹处主任和东方电影电视学院的高级顾问和副院长
2001年又被编入中国文联主编的《中国戏剧家名人录》
2006年被河北保定市授予“形象大使和荣誉市民”的称号
曾经多次被邀请参加各家电视台的专访、做嘉宾,西安电视台还专门录制了《老艺术家朱龙广》的专题纪录片
【艺术之路】“英俊小生”一炮打响
20世纪40年代,朱龙广出生在西安。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兰州艺术学院表演系。在校时,朱龙广发起了高烧,校医院医生诊断他得了肺结核。休学回西安的朱龙广在七家医院做了检查,结论却都是“肺结核是误诊”。
朱龙广赋闲在家,宝鸡市话剧团正好排演话剧《降龙伏虎》。经人介绍,朱龙广成了剧里的男一号演员。许多人专程来看戏,都为看“英俊小生”朱龙广。这个角色,为朱龙广赢得了全国青年演员一等奖的殊荣。1961年,朱龙广调入工程兵文工团,四年后,他出演了令他永生难忘的《地道战》。
高传宝现身银幕
工程兵文工团接到编写《地道战》剧本的任务后开始选拔演员。导演看中了朱龙广,评价只有六个字“英俊、威武、戏好”。
剧组开赴河北省清源县冉庄。拍戏间隙,朱龙广经常帮老乡扫院子、挑水、打麦子。晚上又挑着油灯,访问村里的老人和当年抗战的游击队员,其中一位老游击队员讲的“土坦克”给朱龙广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鬼子有三八大盖、重机枪,火力很猛,作战时我军根本接近不了日本人的炮楼。老乡们为了把炮楼炸掉,发明了“土坦克”。就是把木头打成桌子的形状,把浸湿的棉被盖在上面,好让子弹打不透。游击队员就藏在“桌子”下面,一点一点向日本鬼子的炮楼逼近,最终炸掉炮楼。
在银幕上高大挺拔的高传宝,在冉庄地道里,从头到尾都是猫着腰的。因为冉庄地道只有1.5米高,对于身材高大的朱龙广来说,可真是考验。《地道战》上演之后,高传宝的形象红遍了大江南北。许多观众写信向朱龙广索要签名。朱龙广一一认真回复,他在照片背面写道:“您喜爱的是银幕上的英雄,而我只是英雄的扮演者,望我们以英雄为楷模,共勉。”
招收小徒弟李琦
“文革”中,朱龙广因“中毒较深、改造态度不好”,1969年被复员到西安东风仪表厂做了一名钳工。工人们为他鸣不平,朱龙广被调到了厂党委宣传部。一年后,在军工企业文艺汇演,朱龙广自编自演的小剧本《齿轮问题》受到了省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他调到了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
朱龙广在省人民艺术剧院负责招生授课,其中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琦。回忆当年,朱龙广说:李琦才15岁,是个清秀的小生。那天,李琦面试的题目是《一封信》,演的是跋山涉水,冒着枪林弹雨送信的过程,最后李琦把信递到考官朱龙广面前。“李琦,你送的这是什么信?”“鸡毛信!”“这封信送给谁?”“送给民兵队长高传宝!”在场的所有人哄堂大笑。年幼的李琦并不知道,他面前接信的考官,就是当年的“高传宝”。
朱龙广已退休在家。有时候朱龙广会到艺术学校去教表演课,有机会也在一些影视作品里饰演角色,空闲的时候,他就在家里挥毫泼墨。这位老兵最喜欢中国画的大写意,潇洒随意,浑然天成,他的艺术生涯,不也正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