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B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运营商骨干桥接技术(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由IEEE 802.1ah标准草案定义,全称为运营商骨干桥接技术。PBB是采用MiM封装,PBB基于运营商MAC地址,而不是基于用户MAC地址转发流量。

PBB技术主要定义了双层MAC地址的帧结构,在转发行为上并没有改变,仍然是采用了传统的MAC交换,这体现在PBB技术它的名字仍然是桥接(Bridge)上。不过交换的MAC地址是运营商定义的MAC地址,而不是用户的MAC地址,因而这个MAC交换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看成是MAC标签交换。最新PPB标准草案目前采用如下的两种可选的帧结构:

一是原始PBB封装,其业务标签是“I-SID”;另一种是Dry Martini封装,其业务标签由“MPLS SL”表示。

两者主要差别是,外层MAC头上,一种是采用了由IEEE定义的24位的I-SID标签;另一种采用了由IETF定义的32位的MPLS Shim标签,这种方式去除了PWE3的MPLS隧道标签,也通常称为Dry Martini方式。这两个标签的作用是类似的,都是用于区分业务。

多溴联苯(PBB)

有机溴阻燃剂,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体的甲状腺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