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冬虫夏草?

王朝百态·作者佚名  2016-10-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人民日益的富裕使得百姓们的腰包日渐的鼓了起来。人们对食物的要求的日益增加。促使了近几年来冬虫夏草的价格日益上升。野生冬虫夏草产量减少,需求增加,使原本就昂贵的野生冬虫夏草价格连年翻番,那么该怎样识别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使得普通人可望不可即,并且也出现了很多假冒的冬虫夏草以牟取暴利。那么我们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呢?通过本篇文章读者将懂得怎样识别冬虫夏草。

工具/原料

冬虫夏草 20克

祖国医学对冬虫夏草的记载

1:真正的冬虫夏草其实是野生的,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夏季,虫卵产在地面上,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孵化,幼虫钻进潮湿松软的土层。但是,土壤里的一种真菌侵袭了幼虫,到第二年春天,真菌菌丝就在幼虫体内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真菌子座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冬虫夏草已经流传1300年,可以认为它是整个中国医学药典中最有价值的药用真菌,也是最富有神奇传说的中药之一。最早记载冬虫夏草的文献见于唐朝早期,公元710年,《月王药诊》首次记载冬虫夏草治肺部疾病;公元780年《藏本草》记载了冬虫夏草“润肺、补肾”的功能;此后的中医药古籍大多都记载并有所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中,证实了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1765年出版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之说,“润肺、补肾、益精气,理诸虚百损”的功效已誉满海内外。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所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1757年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也指出:“冬虫夏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其后《黔囊》、《文房肆考》、《四川通志》、《本草图说》等数百部古药书中都记载了冬虫夏草。药用价值较高的虫草产于西藏那曲、青海玉树、果洛这几个产地,基本上都是位于海拔4000米线附近,品质较高。很多不法商家经常以其他产地的虫草来冒充青藏两个地区的虫草,以次充好来销售。如果消费者不能很好的分辨以上产地,可以选择类似儿孙福这种老牌的冬虫夏草质量比较有保障。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历代医着皆有论述。《本草从新》:“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本草纲目拾遗》:“羌俗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又称:“冬虫夏草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可抵人参一两。”

冬虫夏草的由来及外貌

1:由来

每当盛夏,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冰雪消融,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散落在花叶之上的蛾卵慢慢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此时,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虫草蝙蝠蛾幼虫,便钻进虫体内部,吸收它的营养,萌发菌丝。真菌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这就是“冬虫”。幼虫虽死,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至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约二至五厘米,这就是“夏草”。所以冬虫夏草是一种非虫非草药材,属菌类,是天然产品。这就是冬虫夏草出现的由来。

2:外貌

冬虫夏草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冬虫夏草单生,细长呈棒球棍状,长4-14厘 米,不育顶部长3-8厘米,直径1.5-4厘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窄椭圆 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顶部不育部长1.5-5.5 毫米;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个子囊内有8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虫体表面深棕色,断面白色;有20-30环节,腹面有足8对,形略如蚕。

识别冬虫夏草品质的方法

1:如今市场上冬虫夏草的造假现象越来越多,不熟悉名贵中药材的消费者往往容易受骗上当。要是一不小心买到伪劣品,非但不能防病治病,还会带来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推荐,鉴别冬虫夏草真伪,要看其脚和子座。正品的冬虫夏草虫体看起来就跟蚕一样,表面呈深黄色或者黄棕色,头部是红棕色,胸部长有8对脚,其中中部的4对脚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折断。闻起来有一股微腥味,放嘴里嚼,还能尝到微苦味。冬虫夏草以来源正、身干、完整、洁净、虫体条大、色金黄、饱满肥壮、子座短者为佳。

冬虫夏草主产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的上游。东至四川省的凉山,西至西藏的普兰县,北起甘肃省的岷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和云南省的龙雪山。由于冬虫夏草的产地不同其形态、大小、气味等都有差别,可以从产地、大小、水分、洁净度、完整性上来判断冬虫夏草质量的好坏。

冬虫夏草体形如蚕,一般只有一条“草头”,其基部较粗,末端渐细,长度在0.1-4厘米之间。“虫体”有足8对,表面粗糙,环纹明显,干燥虫草质脆,易折断。虫草折断后,断面有一个小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马蹄形印迹。

2:一、从产地上看:冬虫夏草分为四川虫草、青海、西藏虫草。青海、西藏产虫草质量上乘,虫体肥壮、饱满,表面色泽金黄色,子座较短。四川产虫草虫体较瘦小、表面颜色较暗呈黄棕色,子座较长,质量次之。

二、从条数上看:冬虫夏草的大小不同,等级也不同。市场上一般按每千克条数的多少把虫草分为若干个等级。即条数越少,个头越大,质量越上乘,价格也就越贵。如:1600条/千克、2000条/千克、3000条/千克、统货等。

三、从干、湿程度上看:《中国药典》明确规定:“除另有规定外,饮片水分通常不得过13%”。虫草的水分应控制在13%之内,购买冬虫夏草时要用手摸一下虫体的软硬程度。如虫体较软、能略弯曲,表面颜色深,有潮湿感,说明虫草不干,含水量大;如虫体僵硬,表面颜色浅,干爽,说明虫草干湿程度适中。

四、从洁净度上看:看冬虫夏草表面有无杂质。虫草虫体表面颜色呈深黄色至黄棕色,头部红棕色,环纹明显清晰,说明虫草纯净。如虫体表面有似纤维状的膜皮,或虫体颜色晦暗、环纹不清或头部与子座连接处膨大,有泥包裹着头部,看不见红棕色的头部,说明虫草表面附着有杂质,掺杂增重。

五、从完整性上看:冬虫夏草以完整、肥壮饱满为佳。市场流通的虫草中,有的混有折断后用竹签、火柴棍穿插拼接起来的虫草,仔细观察虫体表面有拼接的痕迹,有的对接的虫体不是一体,拼接不自然。虫体瘦瘪、中空的虫草,表明采收失时虫体的营养成分已消耗,不宜食用。

综上所述,冬虫夏草以来源正、身干、完整、洁净、虫体条大、色金黄、饱满肥壮、子座短者为佳。只要满足颜色自然、美观、个头大些、足干、不参杂杂质、手感好、气味适中、无异味等条件,就算是贵重药材或冬虫夏草中的上品了。

鉴别冬虫夏草真假的方法

1:一般造假的虫草,我们都容易辨别其真伪,但是我们要特别针对最不容易发现的虫草造假行为—用亚香棒虫草冒充冬虫夏草,予以说明: “亚香棒虫草”和“冬虫夏草”生长的过程其实是一样的,但侵入到幼虫体内的真菌却不同,侵入“冬虫夏草”的是一种“麦角菌”,而侵入“亚香棒虫草”的则是一种“亚香棒菌”,但“亚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十分相似,外行人很难看出差别,因此“亚香棒虫草”排在了混淆品里的第一位。

2:一是看子座。子座,就是虫体上长出的那个“草”,“冬虫夏草”长出的顶部像个小勺,“亚香棒虫草”长出的顶部,则像平日里我们见过的蘑菇,但这个区别在脱水风干了后,会变得不太明显,仔细观察能发现痕迹。

3:二是看虫体。“冬虫夏草”有八对足,中部四对很明显。“亚香棒虫草”因幼虫的种类不一,所以虫足的数量不固定,有7~11对,这其中有可能是5对足明显,有的全都不明显,虫体断面无“v”形的黑芯。

4:三是看颜色。冬虫夏草虫体表面棕黄或棕褐色,颜色趋于单一,而“亚香棒虫草”虫体整体呈灰白色,背面散布有黑褐色班点,这一点在脱水风干后尤其明显。如果是染色处理过的亚香棒虫草其颜色可能跟冬虫草很相似,但其气味会有变化,可以闻其气味,还可以取一根在开水中泡10分钟,这样就能现出原形了。

注意事项

冬虫夏草药材以子座短小者为佳,商品药材中很难找到具成熟子座的样品。多数情况下,子座膨大部位也仅能观察到子囊壳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子囊及子囊袍子极少见。然而从显微鉴别研究文献来看,冬虫夏草的鉴定多依据子囊和子囊袍子的形态等特征。内在品质从外形来判断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依据:冬虫夏草是否完整、虫体饱满度、虫体大小。依据以上品质标准,西藏、青海产者质量最好,四川、云南、甘肃产者质量稍逊。冬虫夏草的质量与采收时间和产地海拔也有关。每年5~6月采收者多为头草,质量最好;海拔越高,冬虫夏草质量越好。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举报

希望本文【冬虫夏草】怎样识别冬虫夏草?能帮到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