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七年:冲不冲量都纠结 济南“互近联网+”时代

王朝百态·作者佚名  2016-1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去年双11过后,快递小哥在分拣快件。记者黄中明 摄(资料图片)

随着“双11”临近,“七年之痒”也在这个“人造节”身上蠢蠢欲动:电商平台互掐升级,网商们无所适从,快递企业犹豫“扩招”快递小哥值不值,“剁手党”纠结要不要买买买……即日起,本报推出“双11”七年之痒系列报道,走近“互联网+”时代济南与“双11”有关的人和事。

【平台之变】一家独大到群雄纷争

吴琼在济南一家老牌国企工作。2009年,他还是刚入职不久的新人,年轻帅气,富有创新精神,不过在当时很多老员工看来,他就是个愣头青,办事不靠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网上卖厂里的产品。“当时我进入销售部,没有渠道、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很难做出业绩。”吴琼说,于是他就申请在淘宝上开网店。

出乎意料,领导竟然同意了。“刚开始的压力很大,但工作相对单一,只要运营好淘宝店就可以了。”吴琼说。而现在,他们企业在天猫、京东、唯品会上都有店,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双11”临近,他得协调各部门配合,相当费心。由于长时间做电商,一直坐在电脑前,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胖子。

的确,自从200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把11月11日定为“光棍购物节”,“双11”就逐渐成为超越传统“金九银十”的重要促销日,甚至有人将之定义为“中国人的消费者日”,一天交易量也从刚开始微不足道的5000万元,飙升至2014年571亿元的海量销售,六年翻了1000倍,这是让很多传统企业难以置信的销售神话。

电商平台也从一开始的淘宝、天猫一家独大,变为现在的群雄并起。在吴琼脑海里,能叫得上名来的电商平台就有十余家,如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国美在线、亚马逊中国、1号店、当当网等。只不过,这些平台开始出现合并合作态势,比如今年苏宁易购进驻了天猫商城。

【福祸相依】 网商最担心当“炮灰”

电商平台少,会有很多弊端,首先是竞争不充分。只有一个平台,别无选择,平台一旦出台一些霸王条款,各方就只能被动接受。如今平台变多了,旧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本月3日京东方面称,不断接到网商这样的反映:阿里巴巴在“双11”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二选一”,京东实名向国家工商总局举报阿里扰乱市场秩序。很快,阿里戏谑性地回应:“今天的局面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

不过,市场更多把这种互掐行为理解为炒作,“相爱相杀”的目的只为提升“双11”知名度,进而拉抬销售。事实上,类似的互掐在前几年“双11”前夕屡见不鲜,比如去年,天猫把“双11”注册商标,禁止京东使用,从而闹得沸沸扬扬。

这不由让人们想起了多年前的家电零售领域,国美与苏宁的互掐也要求供应商们二选一,跟我就别跟他,跟他就别跟我。“这让企业很为难,哪家都不敢得罪。”济南某知名电商相关负责人杨先生说,企业参加“双11”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产品销售,哪个能带来销售,就去哪个平台,平台不应该干预太多。

然而现实情况是,平台可以要求小网商“二选一”,但对大网商,如海尔、七匹狼、优衣库等,在不能实现“二选一”的情况下,便要求在备货上有差异。比如天猫会要求网商在它的平台上备货数量更多品质更高,否则

就不能参加“双11”活动。这让很多网商担心,在这种两强争斗中,自己会沦为“炮灰”。

【冲量疲劳】 再打价格战无异“剁自己手”

一年年“双11”,一年年要冲量,如今,网商们对这种价格战越发显得“力不从心”,直言没有多少意义,甚至开始厌烦。

吴琼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参加天猫的“双11”活动,就要遵循它的规则,拿出最近一个月的最低成交价,在“双11”期间再打九折。“此举固然能吸引消费者,但对商家来讲意义不大。”吴琼说,首先,如此低的价格,已经基本没有利润空间;其次,低价会让“双11”前后一个月销售进入冰封期,比如最近,基本就没什么成交,大家都准备在11月11日那天下单。被拖入价格战泥潭的卖家,感觉无异于买家的“自剁双手”。

这种扎堆式的透支消费会让商家付出更多人力、物力去应对,如果应对不好,比如发错货、延期交付等,还会带来差评,得不偿失。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最初的新奇和一年年的高潮之后,内心已经对这场狂欢有了相对合理的预期,疯狂扫货的“剁手党”如今已渐变成货比三家的“慎重党”。

网上购物,消费者最看重的永远是便宜和可靠,但预售商品退换难、开具假发票、清库存以次充好、售后服务难到位等顾虑,也逐渐被大家列入考量范畴。如何监管

政府部门也在边学边介入

忍受不了电商平台的掐架以及对网商的种种限制,一些网商便开始脱离天猫、京东,自建官网平台销售。这种做法让人想起当年的格力电器,不愿意被国美、苏宁等渠道商压款,便选择自建销售渠道,在各城市开专卖店。这样做对有足够实力的网商来说是可行的,但现实情况是,再大的网商在天猫的天量流量吸附能力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一些脱离天猫的网商“单干”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只好重新回归天猫怀抱,甚至就连一直准备“单干”的苏宁易购也在天猫开店了。在杨先生看来,新的电商平台出现会挑战天猫固有的游戏规则,实现流量、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势必会带来天猫的反感,于是一些限制措施便会出现。

到了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当然是政府部门出面“主持公道”,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便捷、完善的市场秩序。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还不太知道该怎么管。

当下的电子商务市场,前期基本上是在缺少政府参与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些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阿里带头制定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阿里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能。然而七年之后,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因为市场的核心就是竞争,不仅消费者有权自由选择、网商之间要充分竞争,电商平台也要充分竞争,这时就需要政府出面用规则保护市场的充分开放和竞争。好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学习介入电子商务,人们似乎只需要再多一点耐心。

希望本文“双11”七年:冲不冲量都纠结 济南“互近联网+”时代能帮到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