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12日,一个名为“旷代风华”的展览在北京新保利大厦艺术博物馆展出,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24件藏品,包括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旭的《古诗四帖》、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赵孟兆页的《饮马图》等真迹,引起京城轰动,这是80多年前从清宫散佚的书画珍品第一次回到北京。
●传世珍品惊人眼作为展览宣传画背景的《瑞鹤图》特别引人注目。该作品是公认的宋徽宗赵佶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构图和技法俱称精到。据记载,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梁,《瑞鹤图》散落民间,不知去向。600年后的18世纪,《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备受诸帝珍爱。
其他展品也是难得一见的国宝,如《仲尼梦奠帖》为“初唐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行书作品;《古诗四帖》是狂草开山之祖、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代表作;《论书帖》为唐代草书大家怀素仅有的几件传世墨迹之一。
●清宫书画藏品是如何散佚的
1922年,溥仪以“鉴赏”的名义,秘密把宫内收藏的古书和名人字画分6批运至天津。1938年,溥仪将携带国宝中的书画藏进新修的伪满皇宫博物院里,晋朝的《曹娥诔辞卷》、五代大画家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部分。1945年,伪满洲国随着抗日战争胜利而土崩瓦解,当时溥仪精心挑选出57箱珍贵书画、珍宝逃往通化大栗子沟,计划再到沈阳,之后逃往日本。但他的飞机刚在沈阳机场落地,就被苏联红军俘获,随身携带的一小箱书画也被没收。之后,流失国宝主要有三种境遇:一是来不及从小白楼拿走的,后被伪满洲国执勤卫兵哄抢,不少珍贵书画甚至被撕成碎片,部分流失海外;二是已经运到大栗子沟的部分,由于伪满洲国货币已失去流通价值,溥仪一行人只能用贱卖珠宝和名贵书画换取生活用品;三是溥仪随身携带的部分,在辽博成立之时,得以接收。
辽宁省博物馆至今藏有溥仪偷运出宫的书画珍品120多件。这批清宫藏品主要是伪满洲国灭亡时截获的和后来征集所得的。由于这批清宫散佚国宝价值连城,自1955年起,一共举行了20多次展览,而且基本上都在沈阳本地展出。这次辽博的清宫珍品在京展出,昔日深藏宫闱禁地的传世重宝,终于可以让公众一睹为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