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CCTV10《大家》节目介绍了中国了位双院士--杜琬祥,他是中国核武器小型化的负责人,也是中国强激光研究的领头人,(工程院或是科学院)副院长,在863计划中,他率领他的团队,通过八年攻关,于2005年终于率先在全世界整出自由电子激光来,并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基本上已让中国强激光走上了实用之路,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这证实一件事,中国在强激光的军事应用方面,确实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处于领先地位,打卫星或干扰致盲卫星,也不是空穴来风,应是确有其事。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振奋的消息,因为在太空战这个战场上,强激光武器有其巨大的威力,是其它武器所不能替代的,比如今年一月中国用导弹打卫星,这个用起来比强激光就差远了。用导弹打卫星首先得把导弹发射出去,第二得精确定位目标卫星,第三得精确制导导弹,第四,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打不中,再来则时间太长,目标卫星早已一溜烟了。激光则不然,只要其功率足够大,只要捕获到卫星,基本上卫星就很难逃脱,如果一击不中,再击的准备时间很短,也就是有足够的再击准备时间。
但是强激光打卫星有很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地球大气层对光的折射、散射、损耗,这样一来,一般的激光要能让卫星或其它太空飞行器致盲或损毁,存在功率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高轨道卫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了一个激光矩阵的方法来加强激光功率打卫星的办法,这个原理跟炮兵的集火射击打一个目标的原理相同。可以先看看下面的炮兵射击图。
下面的图片画的是一个炮兵连在集火射击时一个基本情况,一些参数没画全,也不知道对不对哈,懂尾的人多提意见。
先讲讲图的意思。所谓集火射击,就是大家集中火力打一个目标。图中p1为基准炮,其余各炮以其为基准修正方向和表尺(表尺就是在距离上的分划,在瞄准镜上设定),比如说第六炮(p5),它的方向修正量是M5,表尺是L5-L0,再将这个差值换算成瞄准镜上的分划,再根据距离的长短,分装不同装药,这样就可以同时打一个目标了。集火射击可以集中分散的力量,形成巨大的瞬时打击力,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解决了单炮火力不足的问题。
对激光打卫星,这个也是个参考,也可以解决功率不足的问题。在图中,我们把炮换成激光发射器,一门炮为一座发射器,通过一个同步控制器,就能达到光束同时到达一个卫星,同时集中到一点,从而达到无坚不摧,无卫星不摧的效果。
是否可行呢?我以为然也。
首先,在卫星临空预警方面我们是没什么问题了,那是N年前就在用的东东,天空有什么卫星,是侦察的还是通信的,几点几分飞临XX经度XX纬度,高度,轨道参数等数据,那是一目了然,并且这是全国联网的,不官什么卫星都能预警,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来是在这里呢。第二,激光矩阵的建立也是可行的,这个矩阵可以建在一个有限范围内,也可以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但位置最好是选在西北一带污染少,空气好的地方,这样对光的损耗应该少很多),如果建立一个五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步问题可能容易解决,如果建在全国范围内,同步问题将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假设我们在西北某平原上建立成3X3或6X6(或更大)的激光矩阵,通过巨型计算机的同步控制,可以使不同的激光单元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角度从而在同一时间打在同一个点上,从而摧毁临空的卫星。按今天我们的技术,这个同步控制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回顾今年年初导弹打卫星就可知一二,其实导弹打卫星从技术上讲比用激光打卫星难得多,其精确控制技术那不是一点点的功夫。这次打卫星的成功,也是一个同步过程。跟这次嫦娥测控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首先,全国联网的射电望远镜通过导弹和卫星发回的电信号精确测定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相对位置的测定小于30cm(不相信的人可以找专家求证,不要乱骂哈,因为我不好意思说有些人孤陋寡闻),测控网将此数据传递给导弹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及时的利用此参数不断地修正导弹飞行轨迹,从而在某一点使导弹与卫星重合。激光矩阵原理与此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控制起来更为复杂,因为导弹只有一个,而激光单元则有好几个,这就要提前计算出激光发光点与卫星间的精确距离,并计算出每个单元的角度与方向,根据与基准单元的偏移量计算与基准单元发光的延迟时间,从而达到同步的目标。
如果这个控制中心能够做到小于厘米级的精确控制,那么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激光打卫星,就有如杀鸡用牛刀了,同时提醒那些放风筝的朋友,小心你的风筝被误伤哦,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