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和日本人作战,我们的经验应当是最丰富,1894年到1945年,半个世纪打了两大仗,全面交战时段1894年-1895年、1937年-1945年,加上台湾同胞抗击日本殖民占领持续20年的武装斗争,以及东北人民抗1931年到1945年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合计35年以上!
所以,若论怎么对付日本,不要问别人。我认为,中日之间如果发生武装冲突甚至是战争,日本的胜机就在于“小打小闹”。
甲午战争时,双方的差距不是很大。
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
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是中国的2/3,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
当时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时,把他的国运全压在他的军队上,如果战败日本将倒退30年回到明治维新的起点。日本对华“兵备之急,犹如渴饮饥食”,不惜以“国运相赌”。
成全日本的孤注一掷,是清政府的腐败,战争打了一年,吃了几个败仗,清政府就完全失去了信心,从而忽视了最后的胜机---没有采纳,或说没敢、没想采纳康有为“拒和迁都,变法图强”的主张。甲午战争打了一年就结束了,这是日本的大幸,否则日本必将被拖垮。《马关条约》的赔款及利息是当时创记录的战争赔款,相当于清政府3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并且侵占了台湾。这一出一入,中日两国立刻拉开了10年以上的差距。
甲午战争虽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是仅从中国当时卷入战争的人口、被战火遍及的地域这两点看,还是属于局部战争的范畴。对中国来说是局部战争,对日本来说就是以“国运相赌”了,由此看出中国的优势还是有的,关键在于腐败的政府没有发挥这种优势。
大国潜在的战争能力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拿破仑、希特勒为什么兵败莫斯科?用尺子量一量两只大军向莫斯科推进的距离就知道了。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赌赢了,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赌赢了,全赖他的对手是腐败的政府,被日本“小打小闹”的暂时胜利唬住了。
两场战争都打了一年,但凡有一仗多坚持一段时间,历史的走向又要改变。
后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说明了这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实力对比,和甲午战争时相比就是天翻地覆。
经济上,工业总产值日本是中国的4.4倍(60亿美元对13.6亿美元),钢铁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45倍(580万吨对4万吨),石油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29倍(169万吨对1.31万吨),铜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21倍(87000吨对700吨),煤产量日本是中国的1.9倍。飞机中国基本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1580架;坦克中国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330辆;大口径火炮中国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744门;汽车中国无生产能力,日本年产9500辆(产能可达35000辆);年造船能力中国不详,日本47.32万吨;年造舰能力日本5.2万吨,中国只能造少量小型舰艇。
军事上,中国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为6.8万吨,而日本海军当时的中型以上舰船就在115万吨以上;中国海军官兵总共约为2.5万人左右,仅为日海军12.7万人的六分之一。中国空军所有飞机加起来600多架,日本是3600架;中国陆军人数虽然有200万对40万的优势,但是日本可以动员1000万人。
如此巨大的差距,优势的一方没有不胜利的理由,但是日本遇到了最强硬的对手。
一个是老蒋,老蒋虽然是瘪三出身,又是三座大山的代表,但起码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知道以空间换时间,知道迁都抗战;
更厉害的是老毛,《论持久战》有理论、有措施的指出了战胜日本的战略,人民战争第一次成为列强恐怖的梦魇。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面的对日战争,暴露了日本小国寡民的弱点。中国的人民战争拖住了日本,使之深陷泥潭,使其惯用的“侵略、喘息、再侵略”循环突然中断了。日本此时已经是欲罢不能,只能变本加厉,越赌越大,终于好运到了头。
日本为什么去打美国,难道他们真的发昏到了想横跨亚洲、美洲大陆的地步?我看不是,他还是想赌一把,利用局部战争把美国打服了、打怕了,从而切断中国抗战最有力的支援,再收拾中国。
说白了就是妄图以局部的胜利,换取战略上的利益。可惜,中国的毛、蒋和美国的老罗都看清了日本的这一套,日本的如意算盘就注定要破产了。
看清了日本胜利和失败的轨迹,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对付日本的办法,就是不怕局部的、短时的失利,坚持不懈的与之对抗。
凡事要有动机,打日本的动机是什么?
日本侵华,是有实际的经济利益需要的,我们也不能为打而打。复仇是原因之一,拓展疆土和打破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是我们胜利后需要兑现的实际利益。
目前中日之间如果因为东海发生冲突,胜败难料,但是只要定下“大打、打大”的决心,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事实上,我们做好大打的准备,反而有可能让日本人清醒下来,有利于中日和平。没有当年的“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准备,中苏战争反而不能避免,道理是一样的。